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迅猛直追

2010年1月31日

在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美國、日本、歐洲都是世界市場上的領先者。這些國家具備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產業的實力,加上超前發展的意識,致使大多數先進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都集中在歐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手中,並擁有最大份額的市場。但中國近幾年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上迅猛直追,已經讓美國和歐洲感到了壓力。

https://p.dw.com/p/LmsC
中國戈壁灘上的風力發電設備圖片來源: AP

從長遠看,全球的常規能源-煤和石油只能越開發越少。 國際上的競爭也會隨之越演越烈。 2008年中國政府決定, 發展綠色能源科技,並利用近20年來在基礎設施與教育投資領域獲得的優勢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最近有消息稱,美國環境專家告誡說,美國在清潔能源創新領域正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

就美國環境專家的這一說法,德國再生能源雜誌的總編邁伊(Hanne May)認為,這種擔心不無道理。 從一些具體數據中可以發現,競爭的態勢已經形成 。 比如去年中國的新增風力發電裝機容量14000兆瓦, 美國只新增 10000兆瓦。中國現在已有800多家專門生產風力發電機設備的工廠,這個數量相當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雖然現在中國的這些工廠主要還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但是這種情況將會發生改變,或者說已經出現了改變。邁伊指出:„如果中國一些公司無法在國內市場上獲得足夠的份額, 那麼它們必將把目光投向國外, 首選的當然是美國和歐洲。他們會利用生產成本比美國和歐洲低的價格優勢開發國外市場。"

在回顧中國和歐洲在再生能源-風能發電領域的合作方面所走過的道路時,邁伊認為,迄今獲得的是一種雙贏的結果,而且歐洲的公司從中賺了不少錢。中國已經實現了從一開始進口歐洲的風力發電設施,到建立自己的風力發電產業這個過程,「由於中國很早就意識到了開發風力發電的重要性, 因此最開始時從歐洲進口了不少風力發電設施,當然還有小部分從美國進口。"

在中國發展風力發電的過程當中,歐洲企業也向中國出售了許多技術專利。大量歐洲企業在中國設廠。這些都為歐洲帶去了豐厚的利潤回報。而美國的問題是,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沒有很好地把握機會,政府的扶植力度不夠,因此那裡沒有形成強有力的風力發電產業。 現在美國也開始重視開發風力發電工業,並主要同歐洲進行合作。但邁伊強調說: "無論如何世界上沒有一家大型風力設備公司或者零配件公司可以放棄中國這個低成本的生產基地。"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台後希望使美國成為可再生能源的出口國。邁伊指出,特別是去年經濟危機以來,美國和中國都推出了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兩國都在積極向再生能源市場投資,並希望從不斷增長的世界大市場上獲利。因此產生了一些摩擦。

邁伊曾多次去過中國。中國的太陽能領域的飛速發展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介紹說,歐洲和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合作完全不同於過去在風力發電領域。 中國在這個領域雖然比風力發電開發得要晚,但是從一開始就注重了該領域的產業化進程。因此歐洲企業已經不像當年在風力發電領域那樣有大量出口設備的機會了,特別是在太陽能電池板方面完全沒有機會。目前中國的太陽能企業已經有上千家。其中還有具備國際能力的大型企業,這讓歐洲企業感到憂心如焚。因為中國的這些公司提供的產品不但價格明顯便宜,從性能和品質上已經不亞於歐洲的產品。

縱觀德國市場進口的中國太陽能設備的技術含量,邁伊強調說,雖然中國能夠生產高端技術太陽能設備的廠家目前還只是少數, 但是他們已經有能力讓歐洲和美國的企業感到壓力了。因此邁伊認為中國有朝一日會在再生能源領域趕超歐美並不是天方夜譚,「當然這就好像是一場比賽。需要各顯其能。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或者國家會長期把持領先地位。"

當然邁伊對歐洲繼續保持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方面的領先地位充滿了信心。她說,將這些領域的研發工作同產業緊密結合,這是歐洲不斷佔領技術制高點的一大優勢,「正因為有這種密切的結合,才有機會穩住自己的領軍地位。自己搞研發, 不斷解決現實問題, 當然會比花錢從別人手中購買新的技術能夠更方便和更早接觸新技術了。 "

作者:韓明芳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