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水壩引起湄公河流域國家猜疑
2010年4月6日"東南亞沒有人否認乾旱是湄公河低水位的主要原因。但中國的水壩項目引起了人們猜疑。2004年,雲南的小灣大壩開始截流。這一尚在建設的水電站投產後,小灣大壩將是世界上名列第二的最高水壩,生產的電力僅少於中國三峽大壩。
湄公河上游的雲南還有八個大壩在建設之中。中國不邀請沿岸國家參與規劃,北京埋頭建壩,不開展討論。中國也幾乎從不把開閘放水的水量通知鄰國。尤其泰國許多人擔心,中國在乾旱年頭會截水自用,使下游形勢惡化。泰國政府發言人宣佈,將要求中國提供更多訊息、改善合作。
湄公河委員會秘書長比敦說,為提高湄公河水位,不久前中國曾開閘放水。但放水並不能使湄公河沿岸國家寬心。2007年,這條河就缺水。南方的湄公河船伕抱怨說,他們深感痛心的是,只有當北方的中國人短暫開閘放水後,他們的船才能行進幾公里。"
《法蘭克福匯報》引用專家的看法報導說,中國在湄公河上游建造水壩固然影響下游水量,但中游的寮國截取水源也是原因之一,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大旱:
"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寮國現在也開始建壩截留湄公河水。曼谷的專家們警告說,這樣的計劃會對湄公河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為湄公河在寮國吸收的水源佔水量的35%。但主張建造大壩的人斷言,今後二十年內,攔截河水、調節水供應可以帶來25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現在,專家們更多認為,與上游的大壩相比,極端乾旱是造成下游缺水的更主要原因。寮國和泰國的農民質問,難道不是中國人不讓河水流向下游、攔截河水灌溉農田嗎?他們的惱怒指向本國政府,指責政府對北方的大鄰國無所作為。
但真實情況是,中國南方各省也遭受旱災,僅雲南一省的農作物收成就損失15億美元,電力供應也難以為繼。湄公河只有約14%的水量來自中國,它在胡志明市附近流入南中國海之前,在漫長的流淌過程中吸收了其餘水量,指出這一現象的並非僅僅是中國的科學家。"
摘譯:王羊
責編:瀟陽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