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挑戰德國世界出口冠軍地位
2007年1月28日德國以出口為強勢的經濟受到了中國的挑戰。根據Prognos經濟研究所的報導,2009年中國的出口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Prognos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師施勒辛格博士表示:「2000年的時候,德國出口總量是中國的兩倍多。到了2006年,僅僅多出三分之一。我們估計在今後幾年,中國的出口增加的速度會超過德國。照著這一發展速度2009年,中國的出口將超過德國,至少與之持平。過了2009年,中國的出口將肯定超過德國。」
在德國大聯合政府上台之後,政治上對歐盟與對美國的關係成為現任政府的工作重點。在經濟上,德國與中國的合作越發密切。施勒辛格博士並不認為中德兩國的經濟構成競爭關係。「現在的情況是,中國與德國生產的產品隸屬於不同的市場領域。中國的經濟界對生產標準件以及大眾消費品很在行,德國的產品主要是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以及針對客戶特殊需求的產品。」
中國目前在「走出去」的口號下,大搞外向型經濟,同時也在高科技產品領域加大了科研和開發的力度。本周推出的《全球化報告》中,單列一章節,講述侵犯智慧財產權對德國出口造成的影響。報告認為,德國與美國的高科技產品,特別是機械製造行業的利益,受到了來自亞洲,特別是中國侵權問題的損害。這些企業只顧及通過模仿在市場上獲得短期利潤,卻忽視了企業中長期發展必需的競爭優勢。
「至於這在多大程度上對中國出口總量超過德國起到影響還很難說。德國經濟界因為各種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問題每年損失大約3000億歐元,全世界大約損失6000億。其中有百分之十是由出口產品造成的。德國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申報智慧財產權,只有這樣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另一方面,德國政府應該向中國政府介紹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益處。」
北京政府已經意識到, 雖然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比較完善,但是執法的力度遠遠不夠。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抱怨他們自己的智慧財產權被其他中國公司所侵犯。
全球化不僅僅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市場有限以及自然資源匱乏的德國必須進行深入改革,才能夠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立足。施勒辛格博士強調說:「德國要保證開放市場,不能採取保護主義的措施,導致其他國家也將自己的市場圍起來,這對德國的企業沒有好處。此外,德國還需要專業人才。德國現在缺乏的正是這類人才。德國政府一方面要改善投資環境,降低稅率,另一方面也應該投資教育,以保障德國今後對專業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