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有望獲得IMF第二或第三大投票權

2010年9月28日

中國有望超過工業國德國、法國和英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擁有第二、或者第三大權力的成員國。IMF正在討論有關給予新興國家更大影響力的計劃。

https://p.dw.com/p/POUf
辦公建築內的IMF標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這一正在討論中的重組計劃將給予許多大型新興經濟體,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韓國和土耳其在IMF更大的投票權。路透社得到的一份IMF文件顯示了以上內容。

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而工業國家則仍在努力擺脫經濟下滑趨勢。更大的投票權意味著,中國等國家在IMF貸款決定以及在全球經濟政策上將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IMF的相關提議內容還包括,將提高IMF可用資源至一兆美元或更多。同時,歐洲大國以及荷蘭、比利時等小國的權力減小。

上周IMF討論了四種可能性,其中三種情況下,中國的投票權將從現在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在另一種情況下,中國將超越日本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

此外,按照該提議,印度將從第11位上升至第9位,巴西從第14位上升至第11位,土耳其將從第30位上升至第20位。在歐洲國家中,西班牙將成為唯一一個獲益的國家,從第15位上升至第12位。沙烏地阿拉伯則將從第8位下降至第13位。

美國仍將是IMF擁有最大權力的成員國,佔有17.67%的份額,從而擁有否決權。

IMF的權力紛爭

世界主要經濟體正在推動在今年11月首爾舉行的G20峰會上就此達成一份協議。G20領導人去年同意,通過減少那些被"過度代表"的成員國分額,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份額5%。每個國家所擁有的分額決定著,該國對IMF的貢獻以及該國能夠從IMF貸款的額度。

與此同時,24個成員的IMF董事會正在就歐洲在該機構的強勢地位進行著一場權力鬥爭。8月6日,美國前所未有地拒絕支持一項將保持歐洲在這一董事會擁有強勢地位的決議。有分析認為,美國對歐盟不願與新興經濟體分享權力感到失望。

作為回應,德國建議華盛頓放棄在IMF的否決權。分析認為,這將無法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因為美國對IMF作出顯著的財政貢獻。歐盟官員向路透社表示,相關事務將在下月歐盟財政官員的一次非正式會晤上進行討論。一名歐盟官員表示,各方均有自己的利益,歐盟大國不願放棄自己的投票權,因此,目前要看比利時和荷蘭等小國是否願意為新興市場讓路。

上周五,巴西在IMF董事會的代表巴蒂斯塔(Paulo Nogueira Batista)指責歐盟國家"拉後腿"。他說,發達國家空談將權力移交給新興市場,"但我們需要的不是空洞的言辭,真正的IMF改革對這些國家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看他們是否真的願意去適應一個改變了的世界。"

來源:路透社 編譯:苗子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