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初登歐陸 萊市車展引發地震
2005年4月5日最近一段時間來,德國馬路上偶然也能見到鐫著中文字「上海大眾」的大眾汽車了。但沒有引起多大注意。然而,這回「中華」車的到來,在萊比錫參展,卻引起了強烈的振撼。因為,這是第一輛完全中國製造的汽車。
轟動效應
「第一輛中國汽車為歐盟市場展出」(中德意志線上);「中國人滾滾而來!『中華』開始了歐洲長征」(南德意志報);「中國汽車製造商向德國出發」(南德意志報);「中國人來了」(萊比錫人民報);「投光燈下的廉價貨」(萊比錫人民報);「中國製造」(網路報);「華晨中華:中國帶給歐洲的價格破冰船」(汽車圖片報);「中國汽車工業-挺進德國」(經理雜誌);「中國人勇敢躍入德國市場」(商報)。這是部分德國媒體報導的標題。
新德意志報開宗明義:「萊比錫AMI車展的誘人處和轟動處,來訪者可在第3展廳見到。中國汽車製造商華晨汽車公司在那裡展出第一輛,專為歐洲市場開發的車型。」
汽車圖片報:「中國製造者第一次展示自己的汽車會給歐洲市場帶來一些轟動:華晨展示了中華M1型車,一種完全中看的4缸中檔轎車。」
南德意志報:「地球看來在慢慢地改變轉動方向。中國,至今的汽車業發展中國家和諸如大眾或豐田這些品牌所優先考慮的市場,今年就要給此間古老的汽車世界提供自己的車子了。」
網路報:「中華(發音:Schong Hua)是萊比錫AMI車展上的最大看點。從來還沒有一輛中國汽車在歐洲市場上展示過。第一印象也是好的。」
萊比錫汽車展1991年才起步,那時的參觀者約為10萬人。本次車展是第15屆,創紀錄地有來自23個國家的450個汽車廠參加展覽,來訪人數同樣將創紀錄:估計從4月2日至10日共將有27萬人來參觀。後來的萊比錫正在猛追大名鼎鼎的法蘭克福車展。萊展且已經進入了德國博覽會20強之列。然而,對這麼一個參展眾多,新產品也眾多的展覽會,媒體報導的標題居然多半題以中國,聚於「中華」。報導中也不時透露出一種振撼。
車子優劣
首先,媒體都介紹了「中華」汽車的名稱,「Zhonghua」意即「中國」。然而,這個Zh在德語裡很難發音。因此,上面已經提到,網路報還特意給「翻譯」了一番:「Zhonghua」,應該讀成「Schong Hua」。這個音可是差得遠了些了。
對汽車的外觀,專業媒體都贊譽有加。「汽車總匯」網站(Alle-Autos-In.de)的評語是:「中華(意為中國)是一個遠不止中看的中檔轎車,至少在外觀上不必害怕與此間站穩了腳的競爭者們比較。因為在外觀上中國人要求得保險。」
不僅這個專業網站,其它媒體也都提到,中國的華晨汽車公司在設計上花了很大的力氣,請了著名的設計師Pininfarina來設計。「這個長4.88米的中檔轎車設計得高貴而充滿力度。」發動機蓋「高雅」,透明玻璃大燈「漂亮」。這類的評語在許多媒體文章中都可以讀到。
前來萊比錫的華晨公司副總裁葉遲(音)在回答新德意志報關於「中華」車是否完全是中國設計的這個問題時說:「不,我們通過緊密合作,使用了世界著名汽車廠的技術訣竅。我們為此花了很多錢,但我堅信,這樣做會有很大好處。」
不僅在外觀上,這種汽車在舒適性上也竭盡了全力。車裡有空調,車窗自動升降裝置,車尾電子停車輔助設施,遙控電子鎖車裝置,自動避眩目車內反光鏡,有8個音箱的CD播放設施。然而,在安全設施上則節省了一些東西,比如只有前座有安全氣袋,沒有ESP設備。
據稱,中華金盃車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存在了3年,但為了能夠打入歐洲市場,公司加大了提高品質的努力。在品質檢測上,引入了公司的德國合作夥伴寶馬的系統和經驗。寶馬一位女發言人對商報說:「華晨在技術上得到寶馬的顧問。而這種汽車的開發和向歐洲出口是華晨自導自演的。」
攻堅戰略
華晨公司不是獨家打歐洲市場的,這家公司選擇了直布羅陀的Euro Motors公司為歐洲總進口商。這次在萊比錫展覽,也是Euro Moters為主,華晨為輔。
為了今天的到來,華晨公司從2004年初就開始調查歐洲市場。接受新德意志報採訪時,華晨副總裁葉遲介紹了「中華」攻打歐洲的計劃:今年內華晨將共生產15萬輛「中華」車,年內在歐洲市場先銷M1型(排氣量2升),銷售目標是5000輛。年底,歐洲人將能見到M2型(排氣量2.4)。到2006年4月30日,要在歐洲建起完整的銷售和服務網。
報導說,「中華」車的售價將遠遠低於2萬歐元。於是新德意志報問副總裁先生:「你們以最低的價格為這兩種車型提供最高的要求水準和最獨有的裝備,用這種銷售哲學,是為了先在歐洲市場上插上一隻腳 嗎?」葉副總裁否認了這種提法:「但我們絕不是廉價供貨者。我們要以可接受的、完全堅實的價格提供最高水準的轎車。」
業內看法
德國汽車業界可不像媒體那樣好奇,沖動。上普法茨網說:「業內以鎮定自若和神經緊張混合的心態看著第一輛中國汽車的德國首演。」經理雜誌認為,中國汽車現在挺進德國和歐洲市場「並不一定是強大的表現。」而商報更征詢了一些專家的看法。
咨詢企業Global Insight的專家闊台對商報說:「華晨到歐洲市場來,顯然來得太早了。」他認為今年內銷售5千輛的目標野心太大了。他認為這種挺進其實是一種弱態的表現。理由是:中華在其國內市場上的銷售本身就很糟糕,2003年時還銷售了25600輛,但去年的銷售量跌了一半還多。
業內人士還指出,中國汽車工業生產能力增長過快。據JP 摩根公司,今年中國的汽車生產將比實際需求多出23%。大多數中國汽車製造者今年年初利潤大跌。華晨的利潤前景得到警報,導致其在香港股市上的股值猛跌了10%。
生產能力過度導致中國汽車企業追求出口,追求開闢海外市場。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要參股英國路虎(Rover, 一譯路華),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家企業的目標是年產百萬輛汽車,5年內要進入世界6大汽車廠行列。
奇瑞汽車公司經常受到世界汽車業界「仿造」、「盜版」的譴責或懷疑。它也要打到海外,現在宣佈的是向北美出口奇瑞汽車。
總之,中國汽車業界今年的動作很大,也很多。華晨的中華或中華金盃打向歐洲,也許一開始真不會是一件容易事。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日本和韓國汽車的歐洲路。從一開始被人看不起,到現在公認品質最優,日本汽車經歷了將近40年。40年過去了,日本汽車也並未能把歐洲汽車打倒,而只是站穩了一隻腳。(平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