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大力整頓科技巨頭?
2021年7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近日遭到北京監管當局重拳審查,多家中企隨後取消赴美上市計劃。周五(7月9日)中國國家網路信息辦公室(簡稱:網信辦)發布公告,「滴滴企業版」等滴滴25款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問題」被要求下架。路透社指出,這是繼此前監管機構要求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後,中國對滴滴出行的進一步封殺。
周六,中國網信辦在其網站發布關於《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包括了「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訊息的營運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等內容。
《華爾街日報》當天也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中國政府剛剛宣佈的將加強對海外上市公司(尤其是在美上市公司)的跨機構監督,並收緊未來海外上市規則的行動中,中國網信辦將發揮主導作用。該報指出,「該機構影響力上升意味著,中國政府想要解決監管機構之間缺乏協調的問題」。
對此,文章舉例稱: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上個月進行大規模首次公開募股交易前,各監管機構發出的訊息就不一致。該文接著寫道:「對於未來的海外股票發行交易,網信辦可能會對被視為威脅中國安全的發行計劃予以阻止。」
反壟斷和掌控權
《華爾街日報》還認為,這也凸顯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斷加強的控制民營企業部門的努力,尤其是那些擁有海量寶貴數據的科技公司。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不間斷且很可能繼續擴張的運動,這場運動的目的是加強對大型網路企業及其數據處理方式的監管」,德國波昂大學全球科技政策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梅飛虎(Maximilian Mayer)向德國之聲分析:「正如歐洲的反壟斷監管部門加強對亞馬遜、谷歌、臉書、蘋果等科技企業的監管一樣,中國當局也希望管制有能力收集大量用戶訊息,取得市場中絕對優勢地位的平台類企業。
當然,除了數據安全,中共也關心數據掌控權的問題,梅飛虎舉例說:「中共在100年內發展了逾9000萬黨員,而騰訊十年前推出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微信現已有12億多的月活躍用戶。這也意味著,騰訊掌握的即時數據比中共還要多。」
國家安全和領軍人物
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DGAP)亞洲項目的中國問題學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在看待其經濟問題時,會優先透過國家安全的視角。她猜測,北京加強對科技企業的監管也可能與中國不希望其人民的數據最終落入美國安全機構手中有關。滴滴出行在美國上市很可能加劇了這種擔憂。
不僅科技公司遭遇重創,這些公司的創始人自身也感受到了政府重拳的力量。首當其沖的是阿裡巴巴创始人馬雲。2020十月下旬馬雲高調抨擊中國金融監管制度。不久後,阿裡巴巴的金融業務——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被中國監管機構叫停。馬雲隨之淡出公眾視野。今年4月,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又對阿裡巴巴开出182億的天價罰單。馬雲現在雖然重新現身,但有媒體觀察馬雲變瘦了,面露疲態,引起各界揣測。
還有多家知名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和億萬富翁也選擇離職。例如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的負責人張一鳴和新興網路購物公司拼多多董事長黃崢。他們辭職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大多數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來自國家領導人的壓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共釋放的訊號具有多重意義,」梅飛虎解釋,一方面,中共想明確要求企業必須服從黨的目標。「另一方面,也關乎企業領導人本身,因為這些人在中國往往頗受追捧。他們現在應該比以前更謹慎地處理他們所掌握的數據。 」
市場脫鉤加劇?
中國政府對科技公司的整頓行動也引發了反彈。例如,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表示,他們將暫時避開中國那些佔主導地位的超級科技巨頭,要過相當一段時間才會建議投資者買入中國大型科技股。該公司投資組合經理Lucy Liu 解釋,監管將在「幾年內」繼續困擾投資者。
美國的公司也受到中國政府措施的影響。例如,蘋果公司就持有滴滴的股份。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狄雨霏寫道:「投資中國數據公司的投資者面臨非常明顯的風險。政府總是會想方設法地掌握對數據的控制權。」
這些訊號雖然令人望而卻步,但是波昂大學的梅飛虎認為,中國市場不太可能與世界脫鉤。「因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人們根本無法抵擋繼續在那裡投資的誘惑。」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