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打擊知名企業家?
2023年3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一位中國億萬富翁的驟然消失,使人們再次注意到中國對知名企業家的鎮壓行動。
企業家包凡,2005年成立了華興資本,是中國最著名的銀行家之一,目前他已經失蹤逾二週。在週日(2月26日)一份股市公告中,該控股公司華興資本表示,包凡目前正在「配合中國有關機關進行調查」,除此之外,該公司沒有提供其他細節或透露這位董事長兼執行長的下落和情況。
包凡的失蹤引起外界關切,人們擔憂中國金融服務業可能遭受打擊。
誰處於危險之中?
在包凡失蹤後,華興資本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下跌了29%,並在週一(2月27日)微幅反彈了2.3%。
部分專家稱此失蹤事件「令人恐懼」,且包凡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據經濟媒體《財新》(Caixin)報導,去年9月,華興資本總裁叢林(Cong Lin,音譯)在中國工商銀行(ICBC)金融租賃部的工作遭到調查之後被拘留。
「我們無從得知他們身處在什麼型態的(拘捕)環境,」非政府組織中國人權捍衛者(CHRD)研究員倪偉平(William Nee)說:「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被拘留在飯店,還是被關在某種類型的牢房裡。 」
倪偉平補充道,這些做法全都違反法治,且根據知名企業家遭受打壓的趨勢顯示,中國政府的迫害不只會觸及異議人士或少數民族。
「在這個案件中,我們看到中國的一些核心問題,包括強迫失蹤和拒絕(遭拘捕者)與律師接觸,正在影響中國一些最有權勢的人,」他告訴DW。
中國為什麼要針對知名企業家?
儘管國際社會將強迫失蹤視為一種侵犯人權的行為,但一些分析人士說,中國共產黨(CCP)將其視為一套「標準做法」。
「中國政府對許多人都使用了同樣的做法。我們知道知名企業家失蹤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大人物」,人權觀察(HRW)的資深中國研究員王亞秋說。
包凡不是第一個被迫失蹤或被捕的中國億萬富翁。過去幾年裡,有近半數的中國億萬富翁曾發生同樣遭遇。
綽號中國巴菲特的郭廣昌,是復星集團的創辦人,他在2015年曾失蹤數日。此外,華裔加拿大商人肖建華於2017年在香港失蹤,據悉,他的審判於去年7月已經展開;2020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數個月,當時其數位支付公司螞蟻金服正準備公開上市。
在中共眼中太強大?
一些專家說,北京打擊企業家的原因在於,他們需要確保其公司或商業行為符合中共的優先事項。
「習近平認為這就是系統應該運作的方式,雖然企業家賺取利潤、納稅和僱傭人員,但他們也需要確保他們的業務與中共的目標一致,」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Atlantic Council's Indo-Pacific Security Initiative)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Roberts)說。
羅谷告訴DW:「打壓的部分原因,是來自對(這些企業)控制敏感數據的擔憂,而另一部分則來自這些公司的影響力。對習近平來說,這一切都在於這些私營公司變得過於強大,開始挑戰國有企業。在他看來,這些公司沒有對中國共產黨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中國人權捍衛者的倪偉平補充說,在馬雲和包凡的案例中,他們之所以成為打壓目標,可能是因為中國政府擔心他們的企業將威脅其在政治壟斷上的權力,或對中國科技業在融資方面獲得過多的控制權。
他說:「政府正試圖遏制科技業的野心,希望這些公司取得成功,同時也希望確保這些公司能在黨的堅定指導之下發展。」
中國私營企業將面臨哪些衝擊?
隨著中國政府對企業家的鎮壓持續展開,專家們表示,這一趨勢將導致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
「中國共產黨多年來一直在壓制私營企業,有時他們的政策會導致整個行業突然受到打擊,」中國法律學者滕彪說。
「對中國企業家的任意逮捕和定罪,會讓私營企業家無所適從,或導致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中國的政治前景和中國的投資環境失去信心。」滕彪補充說:「許多國際和國內企業家都對中國失去了信心,並將他們本應在中國投資的資金轉移到其他地方。」
羅谷表示,他同意這種趨勢正在中國企業家之間產生寒蟬效應。
威嚇企業家
羅谷告訴DW:「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的資深黨員可能認為,他們可以威嚇企業家,同時使他們(企業家)繼續做生意,創造就業和納稅,但中國的經濟狀況如此糟糕,他們(中國政府)比想像中更需要私營企業。」
中國人權捍衛者的倪偉平補充說,擁有不同國籍的中國企業家,也無法保證自己能免於中國政府的打壓,加拿大華裔商人肖建華的案例就表明了這一點。
「如果你是一個外國商人,你真的需要仔細考量你的安全問題,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當你被中國政府拘留時該怎麼做」,倪偉平告訴DW。
「正如我們在包凡的案件中看到的那樣,有關拘留的國際法及準則在中國並不適用。中國政府不會遵守這些國際法及準則」,他補充說。
人權觀察的王亞秋則認為,在習近平史無前例的中國國家主席第三任期內,中國政府對公民社會的打壓只會加劇。
她說:「從過去十年習近平執政的情況來看,打壓的趨勢會越來越嚴重,且他的做法將變得更加殘酷和隱蔽,人們的基本權利也將變得更缺乏保障。」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