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幽靈與亞洲的「冷戰2.0」時代
2014年5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六四"25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德國《時代周刊》周三在政治欄目上發表署名文章,詳細介紹這起改變中國政治氛圍的事件。文章開頭寫道:
"正是那個晚上改變了一切。它將中國變成如今的模樣。想要瞭解為何今日的(中國)領導層為國家安全撥出比國防軍費更高的預算,驚慌地監控網路及公民社會,小心翼翼監聽其民眾,答案就在25年前的那一晚。1989年6月4日,裝甲車開過北京市中心。士兵對數月來在天安門廣場示威的學生開槍。與當時世界上的許多民眾一樣,學生們訴求的是政治改革和轉變。"
作者指出,1989年在歷史中被認為是自由之年,東、西德的人民再次擁抱,東歐的民權運動推翻了社會主義政府,蘇聯走入歷史。"1989年的中國卻呈現相反的徵兆。緊接著到來的不是自由,而是壓制。"
"如何應對抗議者,(中國)領導層曾經猶豫良久。最後他們下令暴力鎮壓。他們驅逐改革者,迫害知識分子、活動分子和異議人士。整個國家陷入驚恐中,時間持續多年。1991年,鄧小平在傳奇性的南巡時創造出一個規則,在20多年後的今日,中國依舊遵循著這個治理原則:經濟自由,政治專制。以政治美好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
"自此之後,維持權力成為優先要務。自此之後,領導人不信賴對政治改革的絲毫要求。自此之後,他們將民族主義作為意識形態的支柱。如今這樣的民族主義傷害了中國與鄰國的關係。"
"對中國共產黨而言,1989年至今仍像鬼魅般陰魂不散。當時該黨正面臨失勢的危險。隨著鄰國蘇聯的解體,共產黨看見了自己可能迎來的命運。與此同時,蘇聯老大哥以及東歐共產黨集團的崩潰,使其失去意識形態的土壤。在這之後,中共的意識形態顯得有些過時。而共產黨竭盡全力希望鏟除這一印象。"
作者寫道,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指出,中國的現狀或可用新型的權威主義來形容。
"而如今中國可以為找到一個同樣熱愛權威主義的好友感到欣喜。中國和俄羅斯在歷史上互不信任,雙邊關係多年來未曾如此緊密。普丁造訪了中國,兩國簽署了談判十年未果的大型天然氣協議。在面臨西方國家制裁之際,普丁顯然已經準備做出重大讓步,習近平因此成為烏克蘭危機的最大贏家。"
"習近平宣佈了他對中國的理念:在權威領導下崛起。這也是一種夢。只是與中國在1989年所作的夢截然不同。"
亞洲進入"冷戰2.0"時代?
中國與越南在南海爭議海域的糾紛越演越烈。本周一,一艘越南漁船在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越南稱為"黃沙群島",中方稱為"西沙群島")附近沉沒,越南隨即指責中國對此負有責任。中方則指稱越南漁船是在干擾衝撞中國船隻後翻覆。《法蘭克福匯報》周三在經濟欄目中發表文章寫道:
"編號DNa 90152的越南漁船可能成為亞洲轉變的象徵。使其從一個雄心勃勃、共同崛起的區域轉變為充滿主權爭端的敵對地區。"
太平洋地區美軍司令洛克利爾(Samuel Locklear)在馬尼拉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形容該區域為"全球最軍事化地區"。而亞洲問題專家弗蘭克(Rüdiger Frank)則警告亞洲可能迎來"冷戰2.0"。中國對幾乎整個南海提出主權要求。菲律賓、越南等國紛紛與中國發生主權糾紛。《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中國認為,作為地區內遙遙領先的最強國家,他有權居於主導地位。同時中國也擔心,美國面向亞洲的政策將抹去中國在地區內建立起的影響力。緬甸的開放讓中國嘗到苦澀的滋味,其影響範圍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華盛頓和東京作為投資者正佔有優勢。"
文章繼續寫道,南海的局勢逐漸惡化,亞洲正面臨巨大轉變。而目前中國或印度的經濟增長已放緩,小型經濟體如菲律賓、斯里蘭卡的經濟增速加快。
"若西方國家調高利息,流向亞洲的資金將會減少。這是條緩慢且陌生的道路。與此同時,許多東亞國家面臨堆積如山的債務。雖然亞洲的絕對貧窮正在下降,但是貧富差距卻逐步上升。"
"亞洲正朝令人不安的局勢逼近,當地的社會衝突如同火上澆油。
如今只剩下兩個希望:其一,國家與政府領導人在經歷過去幾周的衝突後能意識到潛在的危險,並在國際上尋求共識。另一方面,他們必須認識到舒緩問題的必要性。因為一個穩定的政府需要的正是經濟增長。只有在和平與秩序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達到此目標。洛克利爾上將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唯一能遏制中國的,只有中國自己。'"
摘編:張筠青
責編:萬方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