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陷困境 產業勞工度日難

石濤2015年10月17日

中國經濟遭遇數十年未遇的艱難時刻。而與此同時,一份調查數據顯示,製造業工人罷工抗爭事件日益頻繁上演。勞工成為中國經濟下滑的最大受害者?

https://p.dw.com/p/1GnNc
Produktion von Adidas Sportbekleidung in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Qilai shen

(德國之聲中文網)進出口疲軟、經濟增速放緩,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要找一條有關中國經濟的令人振奮的消息並不容易。尤其是長期支撐中國出口的製造業面臨嚴峻局面。

一份最新公佈的報告似乎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確認了這一趨勢。位於香港的勞工權益組織"中國勞工通訊"近日發表報告稱,中國第三季度製造工人抗爭事件數量創下年內新高。從7月到9月,共發生593起罷工或抗議活動,其中製造業219起,超過第一季度(164起)和第二季度(198起)。

"中國勞工通訊"傳媒總監克羅塞爾(Geoffrey Crothall)對德國之聲表示,所有數據都來自於中國內部的社群網站報導,包括工人、公民記者以及觀察人士發布的訊息:"我們無法精確核實每一個細節,但是我們很有信心認為,這些事件的基本情況,比如工人的訴求、參與的工人數量、地點等等的真實性。"

製造業不景氣增加勞資糾紛

"近階段製造業工人抗爭頻發"的說法得到了民間組織深圳市春風勞動爭議服務部的負責人張治儒的確認。他認為,除了工人維權意識提高的因素之外,經濟蕭條引發工廠搬遷和倒閉浪潮,導致勞動爭議增加。

以珠三角地區為代表的廣東省製造業原本在中國處於龍頭地位,但由於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不少企業或者關門大吉,或者是向中國內地或東南亞地區國家轉移。而這也使得廣東地區的工人不滿尤為嚴重。根據"中國勞工通訊"的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廣東地區的產業工人抗爭事件高達59起,遠遠超過其他省份。

"很顯然,中國製造業下滑是罷工增加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走上街頭舉行抗議的勞工,是因為沒有拿到薪水,或者他們的工廠關閉、搬遷,他們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償",克羅塞爾解釋道。

根據"中國勞工通訊"的數據,第三季度的罷工事件中,超過三分之一都發生在製造業企業。而中國製造業勞工恰恰是所謂"農民工"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製造業農民工比例佔到總數的31.3%,為各行業之首。

勞資雙方的力量平衡

為了提高工人待遇,減少勞資糾紛,中國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應措施。10月初,24個城市上調最低薪水標準,其中製造業集中的深圳及廣東分別以每月2030元和1895年排在第一和第三位。"中國勞工通訊"的克羅塞爾認為,上調後的最低薪水標準仍然稱不上令人滿意,"而且問題的關鍵還不僅是薪水水準,而是總體工作條件以及中國工廠裡勞資雙方之間的力量平衡。"

克羅塞爾認為,儘管中國官方的中華全國總工會並不真正代表工人利益,但一些工人和維權人士正在嘗試由下而上的改變工會:"他們嘗試在工廠一級的工會組織中更為積極活躍。向地方工會組織施加壓力,要求他們真正代表和捍衛工人的利益。"

但是,勞工維權人士指出,在經濟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草根組織的活動也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和影響。深圳市春風勞動爭議服務部的負責人張治儒表示,經濟形勢較好時,地方政府對工人維權還是有一定的寬容,如果經濟條件不好,政府便會壓制工人維權行動和訴求:"有關部門會給我們警告,或者給房東打招呼,不讓我們租房辦公。有一些活動會受到干預,給工人提供一些維權服務的時候, 一方面干預我們,一方面干預工人,他們找到工人,讓工人解除對我們的委託,不讓工人與我們接觸。"

Streik in einer Schuhfabrik in Dongguan
去年4月東莞某鞋廠工人罷工(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Zhang Zhiru

官方壓制民間工人維權運動,但中國製造業的頹勢卻不會因此而得到扼制。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7個月處於50以下的收縮水準。今年9月PMI終值更是降到47.2。而這一趨勢的具體表現為"訂單減少,企業降低產量和價格以及削減工作崗位的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