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藥—德國出品
2006年8月21日廣告
德國巴伐利亞州有一片名為Gustenfelden的地區,四周丘陵起伏,農莊遍野。村民們在日常生存鬥爭中學會了集思廣益,窮則生變。他們曾經嘗試從傳統農作物改種煙草。對於農場主托馬斯‧布爾克(Thomas Burk)來說,甚至連東方草藥都不算稀奇。他從1992年開始務農,一年之後就在自家田野裡埋下了金光菊和纈草的種子。
2004年,巴伐利亞州農業部第一次講授中國草藥知識,令布爾克初步接觸到中醫文化,深信「謀生要靠小東西」,並率先種植草藥。
無獨有偶,另有一位名為烏利希‧波蒙(Ulrich Bomme)的農藝師也從農業部的講座中得到了啟迪。一段時期以來,常常有在德國開中醫診所的醫師們抱怨從遠東進口來的草藥品質越來越差,而且還經常斷貨。波蒙不禁萌發了種植草藥的念頭。「既然沒人在意這些原料的產地,為什麼不在法蘭克試種一下呢?」
波蒙在實驗室裡花了大約6年時間,發現「這一應用研究很具典型性」。16種實驗物種被淘汰掉9種,剩下7種草藥被准予播種。中法蘭克地區有三位農民成為首批種植中草藥的先驅者,結果一炮而紅,一年以後,耕種面積被擴增三倍。
德國藥店及診所非常看好這些由德國本土出品的中草藥。一旦放寬規定,就能減輕醫藥界對中國進口藥材的依賴性,而且德國草藥的有效成分更高,沒有供貨限制。
顯而易見,德國草藥同中國原產相比並不具備價格優勢,在這一點上佈爾克也很心知肚明,因此,他把全部精力投注到提高品質問題上。所謂種瓜得瓜,種「藥」得「藥」,如果收獲來的草藥沒人要,那就只能自食苦藥了。
10月份是收獲的季節——這對於德國收割機只是小菜一碟。如果收成不錯,還有更多的農戶將要改種草藥。也許不久之後,Gustenfelden會呈現出另一番情景:昔日的有害健康的煙葉被醫治疾病的草藥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