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駐日大使王毅為吳儀背黑鍋?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6月2日

吳儀訪日拒見小泉事件,本周在香港媒體繼續發酵。另外,法國、荷蘭公投否決歐憲之後,美中歐大三角關係將發生什麼微妙變化?中日本周關於東海的磋商無果而終,到底又有哪些深遠的影響?

https://p.dw.com/p/6j8e
李肇星外形也許沒王毅英俊,但也不妨礙成為外長圖片來源: AP

吳儀拒絕見小泉,風波之餘讓人覺得為中日駐日大使王毅感到十分可惜。《蘋果日報》本周一篇評論的標題就叫《為中國駐日大使王毅深感不值》。文章說:「在中國外交官中,王毅不但是外形最討好的一位,更是專業水準最好的其中一人,且非常能幹,是外交部高官中的亞洲和日本問題專家。更重要的是,王毅今年才五十一歲,是外交部最年輕的副部長級官員,也是前途無可限量的明日之星,甚至是下屆外長的熱門人選。去年他臨危受命出使日本,不料成為他仕途的一大陷阱,要為吳儀拒見小泉純一郎事件背上黑鍋。」

文章寫道:「當初吳儀與小泉的見面安排,無論如何跟王毅脫不了關係。首先,按一般的外交程序,吳儀出訪日本,應該就是由駐日大使館向北京提出建議,獲得北京最高層接納後,理論上也是由中國駐日大使館出面與日方磋商吳儀在日本的具體訪問行程。不幸的是,王毅與日方商討吳儀與小泉的見面安排時,應沒有提出「靖國神社問題」,否則應列明在這段時間內、日本官員不能公開說任何損害兩國關係的話,作為吳儀與小泉見面的先決條件。結果,吳儀啟程訪日後,小泉多番表明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中方也無可奈何,不能抗議日方「違背承諾」,只能以這種最激烈的方式來反應,落入對方「沒有外交禮貌」的口實。……吳儀事件後,中共內部和國內的知識分子,已有很多人認為,當初根本就不應該派吳儀訪日,王毅或多或少會因此事而受到批評,也可能成為他外交生涯的污點,甚至成為日後對手攻擊他、阻撓他升遷的藉口。可惜也!」

不能輕易將東海問題交國際仲裁

本周中日東海問題磋商無果而終之後,北京在港喉舌報刊《大公報》發表對大陸海洋學者的訪談。大陸學者在訪談中認為,中國處理中日東海海洋劃界爭端應該注意等距離中間線問題、島礁在劃界中的作用與相關數據、對日方進行充分法律準備等三個要點。訪談寫道:「第一,日方提出的「等距離中間線」原則有悖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公平原則,中國對原有《中日漁業協定》的教訓要高度重視。……第二,要加強研究島礁在海洋劃界中的作用,並蒐集詳實的科學數據。……第三,中國不應主動將東海海洋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訴諸法律解決,但要對日方可能採取的法律解決進行充分的準備。在國際上,大部分的海洋劃界糾紛是通過國際法院解決的,也有的海權爭議是通過國際仲裁法庭裁決的,在現階段,「東海案」若提交國際法院裁決,中國就有可能在維護利益的軌道上失控。」

歐盟憲法癱瘓殃及歐中關係

在歐洲局勢方面,繼周日法國公投否決歐盟憲法之後,香港時間今天早上又從荷蘭傳來消息說,荷蘭也已公投否決歐憲。今天的香港《明報》發表文章,題目是《歐盟公投:牽動美中歐三角關係》。文章寫道:「隨著法國公投而致歐盟行動能力受損,尤其是希拉克個人政治前途發生危機,今年下半年的歐盟,有可能進入一個半癱瘓狀態。恰好今年下半年,中歐關係的兩大問題-軍售解禁和爭取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都可能進入一個關鍵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中歐關係勢必受到影響。」

文章接著寫道:「中歐關係受到影響,也勢必影響美中歐的大三角關係。美國《基督科學箴言報》前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比其前任江澤民不「親美」的胡錦濤,在法國選民對歐盟憲法說「不」,並讓其與希拉克的聯手制約美國的計劃受挫之後,將會把北京的外交政策調整到美中關係上。文章認為,近幾個月來,美中關係已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距離並變得寒冷起來,雙方都在更毫無顧忌地質疑對方的經濟政策以及在亞洲地區和其它國際問題的態度。文章又說,在胡錦濤的政權得到鞏固後,中國已開始追求一個「多極」世界的外交政策,北京願與歐盟一起來平衡美國在全球的影響。而北京的這個外交版本已得到法國總統希拉克的支持;但本周法國人對歐盟憲法的否決,可能會讓北京轉變其結盟的策略,從而重新轉向美國。此文的結論是否正確尚待驗證,但至少說明美國十分關心歐盟形勢變化後,美中歐大三角關係的微妙互動。」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