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條約簽署25周年
2003年8月8日就目前的狀況看,更多的日本人認為中國已在東亞地區形成為一支越來越大的威脅勢力;而對中國來說,日本不僅欠著一筆戰爭血帳尚未償還,可惡的更在於,日本不具對戰爭罪行的反省能力。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藉口為戰爭受害者祈禱,一次次參拜供有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更加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尚未癒合的傷口再度受創,小泉不得不推遲訪問中國的行程便是最好的佐證。
不論歷史的經驗和感情的因素對中日關係發展構成多麼不利的影響,但兩國間的經濟交往卻是在穩步前進。自1972年中日兩國蒂結外交關係以來,他們之間的貿易額已增長了60倍。對中國來說,日本是最大的貿易夥伴;對日本來說,中國的地位僅次於美國,是日本第二大貿易對象國。截止到3月31日的上一個財政年度,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首次超過了美國,而同期,日本向中國的出口增長了40%,向美國的出口則呈降低趨勢。不僅如此,日本是中國最重要的直接投資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日本在華投資條件將會進一步得到改善。
然而,以上的發展趨勢卻給日本帶來種種憂慮,中國勞動力價格低廉,市場廣闊,巨大的消費潛力還有待挖掘,這一切讓許多日本企業做出離開日本前往中國的決定。不少人擔心,這一趨勢繼續下去的話,日本將被「掏空」,作為工業大國的地位受到動搖。尤其在東京政府討論是否繼續向中國發放發展援助資金時,以上擔心表現得特別明顯。要求減少對中國援助的日本人在增多,他們認為,中國一邊接受援助,一邊增加軍事開支,這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況且日本的財政狀況今非昔比,已經出現拮據,為何不先將自家的事先管理完善些。不過,日本還有其長期戰略性考慮。這一較為長遠的眼光基於以下論據,即中日雙方的經濟交往為在安全政策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只是戰略考慮受到現實政治的困擾。懸而未決的釣魚島問題就是其中的困惑之一,此外,各類政治經濟發展方面的糾紛不斷出現,但中日兩國間最為棘手的難題是日本方面沒有完成的對戰爭的反省,這一層陰影深深地籠罩在人們心頭。中國方面一直還在等待著日本就對侵華戰爭做出書面道歉,因考慮到更多的利益,北京方面至今的態度是克制的。
中日兩國媒體均有報導,兩國政府領導人溫家寶和小泉都有在年內出訪對方的計劃。不僅高層領導人之間存有互動,民間的交往也將得到加強。中方已做出決定,從今年秋季開始對短期(最多15天)訪問中國的日本旅遊者和商人免除簽證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