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中的摩擦點
很多人曾期待拜登政府上任後,美中關係能得到改善。但在本周中美外長在阿拉斯加舉行首次會晤前,雙方的語氣不但絲毫未緩和,涉及一些敏感問題還表現出拒不退讓的立場。哪些爭議點讓華盛頓和北京談不攏?
香港民主自由進一步遭擠壓
中國人大3月11日通過改革香港選舉制度的決議後,美國發出尖銳批評。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 (Ned Price) 稱這些改變是「對香港的自治丶自由和民主進程的直接攻擊」。2020年6月香港國安法生效後,美國已採取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待遇等措施。
制裁中港高官
2021年3月美中阿拉斯加會晤前夕,華盛頓宣佈對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內的24名中國內地及香港高官進行制裁,禁止金融機構與其發生業務往來。2020年8月,川普政府就已宣佈制裁包括林鄭月娥在內的10餘名中港官員。12月,美政府再宣佈制裁14名中國高官。
指控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種族滅絕」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川普卸任前一天,公開稱中國迫害維吾爾人的作法已犯下「種族滅絕與反人類罪」。拜登的國務卿人選布林肯同意蓬佩奧的說法,強調上任後會延續相關政策。中國則否認指控,稱之為「極端反華勢力」的「世紀謊言」。
美國制裁涉疆中國高官
2020年7月,美國政府以涉及「重大人權侵犯」為由,制裁政治局委員、新疆黨委書記陳全國等4名涉疆中國政府官員,是美國有史以來制裁過最高階的中國官員。他們被凍結資產及禁止入境美國。中方隨即「對等」制裁包括聯邦參議員克魯茲、盧比奧在內的4名美國政治人物,以及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
涉疆企業被制裁
2020年7月,美國將涉嫌侵犯新疆人權的11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這些公司未經美國政府批准,不能從美國公司購買零件。名單包括紡織業、發飾業、訊息科技與基因分析公司。
南海、東海
3月1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日本欲日方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在南中國海水域的非法訴求和非法行動」,還對北京修法允許海監船在東中國海爭議島礁周邊開火表示擔憂。2021年2月初,美軍兩艘航空母艦在南中國海進行了演習。此前一艘美國軍艦穿越了台灣海峽,引起中國方面抗議。
台海安全
2021年1月下旬,中國連續兩天派遣十餘架軍機進入台灣空域。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要求中國停止運用軍事、政治、經濟手段向台灣施壓,並呼籲中方與台灣民選代表開展"有意義的"對話。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強調,美方將繼續幫助台灣獲取足夠的自衛能力。
華為與科技戰
2021年3月12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認定華為、中興等五家中企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有報導稱拜登政府將強化對華為的出口管制。此前川普政府曾積極游說各國封殺華為參與5G建設。英國、法國、澳洲、新西兰等多國都已決定直接禁止或間接排斥使用華為的5G設備。
貿易、人員交流
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晤前,《華爾街日報》報導,中方希望拜登政府扭轉川普任內出台的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政策,包括限制美國對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的出口;對共產黨員丶中國學生和國家媒體記者的簽證限制;以及關閉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的決定。如果這些限制被取消或放鬆,中國將考慮取消自己的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