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僕瀕臨精神崩潰"
2014年7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精神瀕臨崩潰的中國官員"為題評論道:徐才厚的落馬並不僅僅是拿軍隊開刀,徐才厚之前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員。習近平的鐵腕,已經讓不少黨內人士懷疑,眼下的反腐運動是不是走得太遠了。
這次的反腐力度,大大超越以往,數以萬計的官員被革職、被拘捕。習近平以及紀委負責人王岐山讓廣大干部面對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中國的腐敗、中國的灰色經濟,也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如今,當人們提到非法財產時,絕非幾十萬、幾百萬,而是數以億計。
本次反腐運動,其特點是持續時間長。通常,在中國的體制下,新官上任三把火,隨後就趨於平靜。在一黨制的環境下,反腐是打擊政治對手的利器,空缺出來的職位則能讓自己的親信填補。與此同時,反腐敗總是能贏得大量民眾的支持與擁護。
中國的腐敗歸因於儒家傳統?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將中國官員的腐敗與傳統文化聯繫起來。該報評論員寫道:
子曰"學而優則仕",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應該用其知識為國家服務。在毛澤東時代,對幹部的定義也是"人民公僕"。不過,在現代中國,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公僕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打壓當家作主的人民。
《新蘇黎世報》認為,這一現象,其實也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分不開。根據儒家理論,"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大夫"具有自律和自省的能力,所以不需要外部的監督。而所謂的嚴刑峻法,其實是針對"庶人"的。
文章寫道,直到今天,當中國官員犯下罪行時,往往還會被說成是"沒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喪失了理智",這無形中減輕了他們犯罪的嚴重性。如果這些"大夫"的自律當真靠譜,那"庶民"便只需要靜候清官上任即可。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缺乏各類關於清官的傳奇故事,但也就只能當做傳奇故事看而已。
"去中國歷史傳統中追溯腐敗源頭,並不是為眼下中國腐敗官員的肆意枉法行徑開脫。問題的關鍵是,運動式反腐究竟能有多大的效果。現在,除了整頓同樣腐敗盛行的司法系統,必須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監督機制。也許,中國真的該學習芬蘭、丹麥等清廉國家的反腐經驗。"
摘編:文山
責編:萬方
[摘譯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