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平的呼聲?
2014年9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這次遊行將會是俄羅斯反對派和公民社會相隔半年後再次策劃的大型遊行活動,反對俄羅斯干涉烏克蘭衝突。第一次遊行是在2014年3月,當時克裡米亞舉行了一場"脫烏入俄公投",引發俄羅斯萬人上街,呼籲政府別插手烏克蘭事務。最新的調查卻顯示,大部分俄羅斯人支持克里姆林宮對基輔的政策。指責政府的行為不僅對烏克蘭有害,甚至也傷害了俄羅斯本身的公開質疑聲幾乎不存在。
據俄羅斯的獨立調查機構列瓦達中心(Lewada-Zentrum)的資料,超過80%民眾不會參與大型抗議,即使抗議在他們居住的區域舉行也不會參與。維權人士及反政府派均認為,這是克里姆林宮成功打擊對抗運動的"戰績",透過滲透各方的政治宣傳,他們的"成功" 得以保障。
"政府不斷透過宣傳和蠱惑來欺騙人民。"反政府政治家兼前俄羅斯副總理涅姆佐夫(Boris Nemzow)向德國之聲說。他指,烏克蘭衝突一事逼使俄羅斯出現了一種軍事狂熱。此外,公開發表言論意見的人會受到迫害。涅姆佐夫指,活躍分子及異見人士會遭跟蹤,方式令人打顫;同時亦會遭受政治歪曲。"他們要為所有十惡不赦的罪行承擔責任,還會被指控叛逆國家。"
公民社會勢力單薄
網站 "俄羅斯人權"的編輯斯米爾諾(Sergej Smirnow)認為,公民社會意識在俄羅斯非常的薄弱,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甚少有抗議的主因。他向德國之聲表示,時至21世紀,俄羅斯人仍然沒有方法可以影響政策決定,而這些決定跟他們的個人命運、社會以至整個國家息息相關。他感嘆:"那些公民社會的機構在哪裡?那些會警告侵害人權、當有人死傷會立即反應的公民社會機構在哪裡?"
斯米爾諾透露,非政府組織已經連續多月遭受打壓。他們被塑造出"第五縱隊"、"外國奸細"等形象,甚至連士兵母親委員會聯盟(Organisation der Soldatenmütter)也難逃指控。他認為這是有人想向俄羅斯人灌輸一種概念--堅持及公開發表意見並無意義,並會帶來嚴重後果。
當年的阿富汗戰爭,今天的烏克蘭衝突
俄羅斯反對派政治家雷日科夫(Wladimir Ryschkow)認為抗議活動在俄呼聲不會很高。他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指出,不少人認為沒有必要尋找客觀資訊。"這一年以來,俄羅斯人受大眾媒體以及政治宣傳影響,大都傾向相信電視裡所傳達的訊息。
問到俄羅斯民眾怎樣才會改變對插手烏克蘭衝突的立場,雷日科夫提到了70年代末長達十年的阿富汗戰爭:"一開始,蘇聯政府並沒有在民眾中引發不安情緒。直到蘇聯的戰士死的死、傷的傷,千千萬萬家庭受到影響的時候,人民才開始意識到現實,對蘇聯領袖失去信任。"
經濟後果
"經濟可能會是其中一個因素,導致民眾逐漸放棄支持政府的烏克蘭政策",雷日科夫說。俄羅斯到底要為其反烏政策付出多少代價,只有當俄羅斯盧布跌價、失業率提高、物價攀升及日常用品缺貨等現象出現時,才會慢慢的浮現。
涅姆佐夫亦相信,只有當民眾知道到真相時,現況才會改變。"烏克蘭東部並沒有內戰,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對戰。"他又相信,俄羅斯人民需要看見俄軍在烏國戰鬥的證據。當大眾接觸到客觀訊息時,反戰的活力才會得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