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粗心"的精英們
2014年2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沒有人樂於繳稅,無論在德國,還是在世界其它國家。因此,每個公民都盡量減少自己的稅務負擔,有時也使用非法手段。逃稅是一種全民運動:私人開銷列為職業支出,偽造收據,打黑工。這一切使得國家每年損失數十億歐元收入,實在是件壞事。
沒有人真正懷疑,國家需要收入來完成其任務。即便那些通過花招和違法手段逃稅的人也不懷疑。儘管沒有調查,但甚至連公務員和公共機構職員也常常向法庭提起訴訟,要求減少其稅務負擔。
在此背景下,過去數天的曝光是否還會激起人們的情感波動?德國有良好聲譽的《時代周報》長年的總編和發行人索默(Theo Sommer)因逃稅被判緩刑。德國女權運動代表人物施瓦策(Alice Schwarzer)出現在各個電視節目中談權利與正義,卻在瑞士擁有數十年未申報的賬戶。柏林政府文化專員施密茨(André Schmitz)也利用瑞士賬戶逃稅。足球經理人赫內斯(Uli Hoeneß)逃稅案將在數周內開庭。
這些事件的曝光是必須的,即便大多數情況下是以違法途徑公之於眾的,因為在德國,即便判處有罪的逃稅者仍享有稅務保密的權利。但是,這些事件必須曝光,不是因為某些案例中高得驚人的金額,也不是因為所謂"仇富"心理,而是因為,這些逃稅者都屬於德國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應當發揮榜樣的作用,但是卻無一人做到這一點。
德國首都的文化事業一直缺乏資金,其負責人卻沒有依法繳稅,令人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老同事稱索默過於拘泥細節,他本人卻稱逃稅的原因是"粗枝大葉"。施瓦策則將自己描述為受害者:她之所以在瑞士開賬戶,是因為數十年前擔心,自己有一天必須離開德國。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法治國家早已對三宗案件作出宣判,處以罰金。三位逃稅者仍是富有的公民,一無所缺。除了信譽,而恰恰是信譽使他們一直以來在工作事業上受益。如今,這一損失無可挽回,而且越描越黑。如果他們還想為國家和社會做點最後的貢獻,那最好是餘生在公眾視野中沉寂。
作者:Felix Steiner 編譯:苗子
責編: 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