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球氣候保護,責任如何分擔

Monika Hoegen2007年7月24日

如果一家工廠發生了火災或者一艘油輪沉沒了,那麼肇事者必須賠償損失。但是如果發生了自然災害,比如發生了旱災,洪水會颱風這些因氣候變化引起的災害又由誰來具體承擔責任呢?事實是,恰恰是那些是對氣候變化沒有很大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往往受影響最大。因此一段時間以來各界一直就如何分配氣候保護的負擔進行著激烈討論。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BLYW
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在變大圖片來源: AP

馬來西亞女律師,國際環保組織地球之友主席以及第三世界科學組織網路成員梅娜‧拉曼認為,世界關於氣候變化的爭論至少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起碼促進了國際生態保護運動。幾年前拉曼還曾因積極參加環保運動被關進了馬來西亞監獄。關於氣候變化的嚴重情況,她說:「這個問題吸引了許許多多科研人員。它比其它問題,比如遺傳工程等問題更為引人關注。我們這些人不是少數。我們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現在缺乏的是政治上的意願。政界拒絕採取行動。」

在德國,氣候保護也成為了社會政治的頭等話題。綠黨的海恩裡希‧伯爾基金會董事會成員烏恩米希說:「既使是圖片報現在也在為氣候保護大聲疾呼了。跡象表明,所有政治領域都漸漸意識到了環保問題的挑戰。我們認為,這很好。就應當這樣。我們必須認識到,現在已經不是再爭論什麼承認不承認氣候改變問題的時候,而是應當討論如何開展對付氣候改變鬥爭了。我們早就應當關心如何採取防止氣候改變的措施,如何找到長遠的氣候保護辦法這個問題了。」

然而對於如何保護氣候這個問題,就連氣候保護運動組織也存在著各種各樣不同的觀點。德國波茨坦氣候變化研究學院的耶格就認為,雖然格陵蘭島和北極的冰川正在融化,海平面將不斷上升,但是阻止氣候變化,讓人們具備憂患意識是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事,不能操之過急,導致人們產生玩世不恭的態度。

但另外一些人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只有通過加強外部壓力和盡快採取政治上的措施才能產生效果。值得指出的是,人們在人類必須接受一種新的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這個問題上觀點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又如何實現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呢?是應當更有效地利用現有的資源,並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是保持現在的能源消費水準,還是應放棄經濟持續增長和物質享受,才能有效地阻止氣候改變呢?哪些國家應當率先開始實施這些措施呢?如何給予貧困國家氣候變化損失補償呢?是否應當建立國際氣候保護基金呢?這些問題都還沒有解決。

總體來說,全球的氣候保護努力還遠遠不夠,包括歐洲這個在氣候保護方面領先的國家集團在內。因為雖然歐盟宣佈了到202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水準的20%,以及增加20%再生能源的份額,但與此同時不少歐洲國家還在繼續向煤礦開采業投資並不斷在宣傳核能的好處。在交通和運輸領域裡歐盟也缺少可持續發展方案,並對發展生態能源的態度持不同觀點。

歐盟議會綠黨議員哈爾莫斯指出:「歐盟真正的能源戰略同我們經常聽到的比如能源峰會,比如歐盟環保部長為工業8國峰會做準備的會議上聽到的相差甚遠。我認為歐盟的氣候保護政策正進一步陷入困境,因為人們對於氣候問題的抱怨越來越多,而採取緊急措施的政治意願卻相當薄弱。我擔心,老百姓不久後將認識到這個問題。」

發展中國家代表還指出,迄今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因乾旱和洪水等氣候影響得到的賠償過少。地球之友加納負責人阿波萊伊認為,工業國家在這個問題上應當承擔起義務來。他說:「溫室氣體效應的歷史責任必須通過相應的財政補償機制來承擔。這不能算是發展援助。我們必須為發展中國家對付氣候變化建立一個法律上有約束力的,切實有效的基金。」

卡麥隆環保組織的一位負責人還指出,許多發展中國家,比如卡麥隆,在開展氣候變化問題的討論方面沒有提供成熟的政治氣候。他說:「我在德國發現,人們對氣候變化的具體事例可以開誠布公地進行討論。但是在非洲,尤其是在卡麥隆,雖然人們也知道一些具體例子,但是不敢講,擔心被某個部長或高級政治家聽到後自己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