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六四紀念與中國想像力

2013年6月2日

香港維園的燭光有多重要?分析指出,沒有異議的國家不僅侵犯人權,也創造不出偉大的商業品牌。沒有體制更新,城鎮化也是空談。

https://p.dw.com/p/18iTf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民調顯示,今年港人支持平反六四的比率創97年以來新高,超過了09年20周年時的61.2%,達至62.8%。然而,參加維園六四燭光集會的人數很可能下降。評論家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上發表文章認為,支聯會六四主題中"愛國"引發的爭論,將會影響香港民情。

文章說,"國"被黨綁架,在香港已人所共知。"反國教"(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其實反的就是"黨教"。在大陸,還沒有被"愚"的清醒的知識人,也早看清楚了這個"愛國"含義。"天安門母親"運動倡導者丁子霖也表達了對"愛國愛民"口號的不滿,導致與支聯會的一段糾紛,支聯會常委徐漢光最終辭職謝罪,"愛國愛民,香港精神"也宣佈取消,改為"平反六四,永不放棄"。

李怡說,同丁子霖的意見一樣,"即使支聯會不收回那個倒胃口主題,認同普世人道價值的市民還是應該去六四集會的"。

Zum Buch Die Republik auf dem Platz des Volkes – Tagebuch Mai / Juni 1989 FLASH-GALERIE
"瞭解現代中國必讀六四"圖片來源: 64memo

瞭解中國必讀六四

香港《爽報》發表葉一知的文章,認為瞭解現代中國必讀六四。文章說,六四血腥鎮壓,徹底改變現代中國的發展方向。儘管國際社會紛紛譴責和制裁中國,當權者仍選擇一意孤行,將所有政治改革的訴求消滅於萌芽狀態,加強對言論、集會、示威、思想的操控,以訊息封鎖令新一代無法得悉歷史真相,以洗腦教育令新一代對政治麻木,強調經濟成果,令民眾只以金錢為唯一價值。

文章認為,香港越來越多人珍惜悼念六四的機會,因為自由得來不易。悼念六四,就是用燭光提醒世人這段慘遭屏蔽的歷史奇冤。"每一個活動總有主辦單位,而主辦單位不可能贏得全世界的認同,參與任何活動,也不代表認同主辦單位的一切。如果你認同,維園集會就是用群眾燭光照亮黑暗的歷史,便可出席"。

反對異議等於扼殺品牌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94%的美國人說不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任何一個品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布魯克斯發表文章認為,中國想像力不及美國。"在角逐世界頭號經濟體的賽跑中,美國對中國至少有一個優勢:我們塑造品牌的本事要強得多"。文章說,"中國公司在這方面做得很糟。每隔幾年就會有中國官員提出要採取行動,打造有號召力的品牌,結果永遠是令人失望的"。

布魯克斯說,創造出偉大品牌的人,通常都是在尋求滿足他們自己內心的某種渴望,某種在更高的層次或更酷的朋友圈裡生活的夢想。"最反感現有體制的叛逆者,可能走在市場潮流的最前沿。這些人一邊賣東西,一邊給東西注入一種更具誘惑力的精神聯想"。

Samsung Galaxy Tab 10.1
中國還沒有像蘋果或三星這樣的商業品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布魯克斯認為,美國零售業的創造力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已經沒有什麼反文化可以借力了。"但是中國的麻煩更大。一個不歡迎異議的文化是很難在這個領域崛起的。一個鼓勵人們生而順從於權威的文化,很難做到這一點。一個權力階層不會本能地尋求與弱勢階層對話的國家,很難在競賽中不落後。中國若想卓有成效地塑造品牌,在經濟食物鏈頂端展開爭奪,可能還要經歷更多的文化革命"。

城鎮化需要新體制

有外電報導說,中國國家發改委最近提出的城鎮化發展草案,安排未來10年相關的支出總額高達40兆元人民幣,從而將把4億農村人口轉為城鎮人口,但該草案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否決了。發改委主管官員緊急出面加以否認,強調城鎮化規劃正在按部就班進行。台灣《工商時報》就此發表社論警示說,大陸推進城鎮化切莫"誤入歧途"。

文章指出,今年即將過去一半,城鎮化政策的完整方案尚未公佈,中國社會因而缺乏權威的主導性論述,以致政策解讀紛陳,各地的實際做法也有很大差異。有部分地方諸侯錯用方法,而使整體城鎮化的推動方向"誤入歧途"。

China Straßenverkehr in Peking
城鎮化政策被用來推進房地產市場發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作者認為,其中最讓人側目的,則是有些地方政府已藉推動城鎮化之名,大力發展房地產市場,意圖把房地產熱潮從市區帶進郊區的"草根地帶"。換言之,城鎮化政策在部分地區,似被官方引申為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新機遇。

文章說,頗受關注的是,當前在城鎮化的政策下,地方政府對農民多了一項補償工具,即城鎮戶口的授予,意思是地方政府可以拿城鎮戶口,來交換農民原來的農地承包權。但是,有的新城鎮謀生不易,農民搬到城裡新房後,往往陷入了新的經濟困局。

作者強調說,城鎮化是一套新體制和新機制的建設工作,其中要有完善的生產設施和生活設施,及促使兩種設施協調運作的管理方法,也是一套"硬體精密配套"的工程。

摘編:張平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