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看「習川會」:雷聲大雨點小
2017年11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即將出訪亞洲前夕,川普本周三(11月1日)再次表示,美中的貿易逆差是"尷尬的"和"可怕的"。
貿易逆差是中美之間的一大話題。中國海關本月中旬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上漲至280億美元左右,高於前月的約262億美元,1到9月對美貿順差1955億美元。
本周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做出回應,表示,中方無意尋求對美國貿易順差。美聯社援引了華春瑩的表態:"我們從來沒有故意追求貿易順差。 目前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模式是由市場決定的……在雙邊經貿關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摩擦與分歧。"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宏觀經濟教研室主任、經濟學者沈凌認為,對美貿易順差是老生常談:"中美貿易順差,很長時間一直都有的趨勢,不是最近才冒出來,不是哪屆總統上台就可以扭轉這個局勢的。這是世界經濟格局所決定的,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加入到世界貿易格局中,必然的優勢就是在商品貿易上。"
他還補充指出,外界現在所說的貿易順差是集中在有形的商品,那些無形的,比如服務貿易都被忽略,而在這些方面,美國則有很大的順差,他舉出例子:"媒體報導中看到的數據,中國出國留學有大約50萬人,其中70%、80%都去了美國,算算看,一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光是學費加生活費,差不多7、8萬美金, 35萬人要上百億美金了,這方面絕對是順差,沒有多少美國人到中國來學習,這是一種服務貿易,不在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貿易順差的范疇裡面。我們擴大一點去定義,金融、教育、旅遊這些都算進去,可能會有不同的概觀。"
長期以來,除了貿易逆差外,川普一直抱怨中國採取不公平貿易手段,認為美國的經濟因此蒙受損失。"習川會"在這方面是否能取得進展?
在華美企似乎對這場會面並不樂觀。在華美國商會主席蔡瑞德(William Zarit)認為訪問的準備不足,他本周二在北京對路透社等媒體表示,在習近平與川普本次會面的前期工作中,關於經濟議題上的初步準備做得不夠。蔡瑞德擔心雙方幾乎不會談到結構性的問題。
經濟學者沈凌也對這次會面取得實質性成果不抱太大希望,他的理由是,川普的種種"炮轟"僅僅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並不會真正像他說的那樣,取消對外貿易自由協定,或者是把在中國的美國項目召回到美國。分析起原因,沈凌指出:"川普上台後一直在拿保護主義說事兒,對中國也是這樣掛在嘴邊,賣力地說中國加入WTO之後,收獲大過損失,美國損失大過收獲。但我覺得他說的話不是很靠譜,大家也看到了,他上台的過程也是依靠對民粹的煽動,他自己說過最大的支持者是失意的工人階級,他們是有一種樸素的思想,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他們是受損失的一方,代表這些人上台,他肯定是要做一些動作來滿足他們的期待。所以我想他到目前的很多宣傳,從這個出發點來講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因此他也認為,川普发出的召回美國企業回到本土生產的呼籲不太現實:"比方電子產品,蘋果手機,平板,幾乎所有的零配件都在中國佈局的。這更像是一個政治家為了獲得選票的一種宣傳,但真正實行的階段並不能夠像他想像的那麼簡單。不是一個口號可以辦到的。"
沈凌預測,中美雖然不會在這次的習川會上就一些重要的問題上取得共識,當中方可能會做出一定讓步:"每次這種規模的訪問都是有預先安排的,川普亲自來一趟,中國可能會在貿易上會做出一些讓步,比如開放中國的市場。放鬆之前比較嚴厲的控制,前一段時間已經有這樣的鬆動,例如放行牛肉進口。"
北韓問題需要合作
川普在選戰中還批評中國操縱人民幣,並多次表示,上台後會對華採取行動,或許會出台懲罰性措施。不過路透社指出,他擔任美國總統後對中國的態度並不像之前那麼強硬。他說希望北京能協助解決北韓問題。
大部分貨幣市場分析師都認為,在當前北韓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川普不會在匯率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
美國財政部10月發布的匯率報告中,沒有將任何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仍繼續將中國列入"觀察名單"。
WorldWide Markets首席市場策略師Joseph Trevisani向路透社表示:"在北韓問題上,我們有必要從中國取得可能的最佳合作,給北京打上貨幣操縱者的標籤可能不是最好的辦法。"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