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東德國安部檔案的秘密
2013年3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羅蘭特‧揚(Roland Jahn)是德國聯邦議院委任的前東德國安部檔案管理局專員。本周二(3月12日)他在柏林公佈了該機構的第11份,同時是他本人的第一份工作報告。國安檔案管理局在德國統一後就成立了。此後每兩年一度發表的工作報告,除了包含大量統計數字,還能讓人瞭解東德國安部(亦稱斯塔西,Stasi)的組織結構以及檔案管理善後工作的進展。
出人意料到的是,在民主德國退出歷史舞台20多年後,人們對查閱東德時期秘密警察檔案的興趣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有所增加。2011年有8萬人次提出查閱申請,2012年有88000人次。楊提出的一個解釋是,一些剛到退休年齡的老人,現在才有時間著手這項工作。但同時,也有不少年輕人希望瞭解國安部的歷史及其與自己家人的關係。
"你們為什麼同流合污?"
楊介紹說,年輕一代會向自己的父母提出率真的問題:"你們為什麼與他們同流合污?為什麼順從這個體制?為什麼這個獨裁製度能維持那麼長時間?"但想從國安部檔案裡尋找答案的人往往得等上兩年,才能輪到查閱。楊表示,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機關普遍裁減人員,國安部檔案管理局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查閱搜索大量的檔案,同時又必須保障公民的訊息保護權不受侵犯,是一件十分費時費力的工作。
楊自己就曾是東德國家安全部門迫害的對象。但他不想讓自己負責的機構的工作只限於東德的秘密警察。他表示,重要的是認識到東德統一社會黨的獨裁體制是如何運作的。"我們不能忘記,下達任務的是統一社會黨,而國安部是黨的'盾牌和利劍'。"在這一宗旨下,國安部建立起了一個嚴密的監控網路,其範圍甚至超出了民主德國的國界。國安人員在西德也從事監視活動,楊本人在被取消國籍離開東德後還曾受到國安機關的監視。
國安部遺留下來的文件檔案規模浩大。僅存放文字竊聽記錄的檔案櫃排列起來就有11公里長。在民主德國壽終正寢23年後,對所有檔案的登記整理工作還沒有完成。學者、記者和私人在自己的調查過程中不斷會發掘出一些駭人聽聞的事實。例如在去年,有人在查閱中發現,國安部關押的犯人曾為瑞典家具公司宜家(IKEA)充當強制勞工,還有的犯人被秘密用於藥物試驗。
"評估的是檔案,不是人"
國安部檔案管理局負責人楊對一個話題非常重視,那就是"告密"。這位記者出身的前民權人士表示將就此展開深入調查。他強調,尤其對所謂的國安部"非正式工作人員"(IM,即不公開的線人)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他想知道,"一個人為什麼會自願為國安部效力?"。
IM這個字眼在德國極易引起爭議。眼下,左翼黨聯邦議院黨團主席、東德時代曾是律師的政治家居西(Gregor Gysi)再次被指曾與國安部門合作。在1990年代就有人指責他將自己當事人的訊息洩露給國安部門。
有關指控的根據就來自國安部的秘密檔案。現年59歲的楊在作記者時曾報導過居西與國安部的瓜葛。但作為聯邦議院選派的國安部檔案管理專員,楊有義務保持中立。當有記者問起他對居西一案的評價時,楊表示:"我們評估的是檔案,不是人。"
作者:Macel Fürstenau 編譯:葉宣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