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itungen über China und Taiwan
2008年6月16日在談到雙方決定互設聯絡處時,南德意志報的評論寫道:
"這不是大使館、也不是兩個互不承認的國家設立的外交機構,但它是半國家性質的組織,可以保持接觸,以便繞過代表國家的部門解決有爭議的問題。不久將有更多的大陸遊客前往台灣旅行觀光,需要這樣的組織解決實際問題。對於海峽兩岸和解的歷史進程來說,這是一個里程碑。
"台北目前並不積極爭取與大陸統一。作為民主體制,它無法與人民共和國的共產黨獨裁融為一體。台灣同樣不想失去自己的自主、來之不易的自由和由中國人成功創造、具有榜樣特徵的民主,但它同時想融入人民共和國三十年來通過改革開放政策在亞洲大力開拓的經濟區。馬英九政策的聰明就在於承認這一現實。
使人高興的是,中共中講究實際的人士這次戰勝了意識形態主義者。當然歷史突破之後也可能有歷史挫折,向前兩步,退後一步,一直是中共過去的前進速度,但它現在畢竟向前躍進了一步。"
盧森堡言論報認為:"北京和台北都對有控制的相互接近懷有很大興趣。人民共和國不願意看到出現多邊宣稱主權的先例,而以高科技出口為主的自由中國則有賴於安定的政治局勢,同時台灣也寄希望於人民共和國的多元化,這是一個長期、但富有前景的過程。"
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今天結束了對北京、重慶和四川地震災區的訪問。世界報發表文章認為,施泰因邁爾此次中國之行是為了修復德中關係的裂痕:
"很長一段時間流傳著德國給予地震災區援助最少的謠言,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在歐盟的所有國家中,德國的捐贈數量最多。施泰因邁爾此行正是要消除許多這樣的混亂說法。他說,'建立更好關係的時機已經成熟,雙方有很多共同利益,也有足夠的良好願望。'
中國的一些媒體現在也在宣傳積極氣氛,影響力很大的'21世紀經濟報導'把施泰因邁爾的中國之行稱為'修復之旅',認為德國外交部長的這次特別訪問做出了'新的努力',使去年秋季降至冰點的德中關係提升到正常溫度。"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