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會職權修法 民眾爆發抗議
台灣總統賴清德就任之際,在立法院佔多數的在野黨推動一項法案,引發爭議。在野黨稱,該法案旨在給予立法機構更多監督政府的權力。但法案的推進過程以及一些條款引發民眾抗議。
台灣立法院激烈爭執
此次抗議起於5月17日,台灣立法院朝野立委就一項法案發生紛爭,出現肢體衝突。圖為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擺出抗議條幅,反對在野黨立委推動的國會職權修法。
民眾雨中抗議
5月21日,大量台灣民眾聚集立法院外抗議強行推進該法案。此事在台灣引起激烈辯論。批評者稱,該法案使國會過度擴權,削弱總統權責。而法案的推動者則稱是希望給予立法機構更多監督政府的權力。
「不討論,就散會」
抗議者對法案的推進程序提出批評,認為在討論中,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院長韓國瑜限制委員的發言人數和時間,是「沒收討論」。民進黨立委要求逐條實質審查法案內容,否則就應散會,被拒絕。抗議者們因此高呼「不討論、就散會」等口號。
「退回重審」
此外,該法案有關總統在立法院作國情報告應即時依序回答立委的口頭提問、以及國會的調查權和調閱權等,也引發爭議。抗議者呼籲該法案須退回重審。
「藐視國會」
有關國會的質詢權,法案規定被質詢的官員不得反質詢、拒絕提供資料或有其它「藐視國會」的行為,否則可能處以刑責。台灣法務部擔憂增訂藐視國會刑責引發寒蟬效應。有抗議者因此舉起「我藐視國會」的字牌。
民進黨在立法院佔少數
此次抗議正值台灣民進黨籍總統賴清德剛剛於5月20日宣誓就職之際。儘管民進黨在1月的大選中獲勝,但總統得票率為40%,未保住立法院多數席位。圖為台灣立法院一名民進黨立委感謝抗議者的支持。
6 張圖
1 | 66 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