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一周大事
本周發生哪些大事?德國之聲匯集一周「要聞」:巴黎發生連環恐襲;緬甸面臨歷史性轉折;德國前總理施密特逝世;歐—非難民危機峰會舉行;卡梅倫提出敦促歐盟改革方案;教宗訪義大利「中國城」;俄羅斯田徑運動員面臨全球禁賽可能;德國足協主席辭職
巴黎遭遇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
11月13日晚間,巴黎7處地點遭到恐怖襲擊。在巴塔克蘭音樂廳的襲擊導致約100人喪生。巴黎北部的法蘭西足球場附近也發生3起爆炸事件。當時,德國足球隊正與法國隊舉行一場友誼賽,法國總統奧蘭德也在場觀戰。襲擊事件引起舉世震驚。奧朗德立即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誓言對恐怖分子絕不留情。據目擊者報導,襲擊者高呼「真主至上」的口號並稱是對法國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進行報復。德、美、英、中、俄等國以及聯合國對襲擊事件予以了強烈譴責。
緬甸邁出劃時代步伐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所在的最大在野黨-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將在新議會中擁有絕對多數,並能決定下屆總統人選,標誌著這個東南亞國家在走向民主制國家道路上取得劃時代進展。1990年,該黨曾贏得議會選舉,但當時的軍政府不予承認,並長期軟禁翁山蘇姬。時隔四分之一世紀,全國民主聯盟捲土重來,翁山蘇姬雖因目前憲法所限不能成為本屆總統,但這並不阻擋緬甸歷史掀開嶄新一頁。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逝世
2015年11月10日,聯邦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在其故鄉—漢堡與世長辭,終年96歲。這位社民黨籍政治家被認為是德國戰後以來最具魅力、睿智、務實精神和影響力的領袖型人物之一。1974至1982年,施密特任德國歷史上第5位總理。
卡梅倫向歐盟提條件
英國首相卡梅倫周二(11月10日)提出歐盟改革方案,要求在多個領域實現改革,其中包括保護非歐元區國家、減少官僚主義限制、加強各國議會權力、歐盟在全球市場發揮更大競爭力。卡梅倫尤其要求控制移民。他稱,若能確保英國獲得更大的自治權,他將支持留在歐盟。卡梅倫敦請歐盟免除英國參與歐盟進一步一體化過程的義務。他說,倘若無法與歐盟達成協議,英國將"重新思考"其歐盟成員國身份。2017年底前,英國將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離開歐洲聯盟。
歐—非難民危機峰會舉行
難民潮不斷擴大之際,為期兩天的歐盟和非洲國家首腦難民危機特別會議周四(11月12日)在馬爾他首都瓦萊塔結束。來自60多個國家的高層領導人出席此次峰會,共商解決難民危機之道。會議通過一項共同行動計劃,決定設置一個數十億歐元的託管基金,向非洲國家提供更好的財政支持,以有助於消除產生難民潮的根源。德國由政府總理梅克爾為代表。歐委會主席容克在會議表示,歐盟國家應向新設置的非洲緊急基金投入更多資金。歐委會迄今已撥出18億歐元,但這一數字遠遠不夠。
教宗訪義大利「中國城」
天主教羅馬教宗方濟各周三(11月11日)在義大利中部城市普拉托發表以工作為主題的演說,聲張勞工權益。當地有大量華人紡織工廠,有「中國城」之稱。2013年的成衣廠大火造成7名華人員工死亡。教宗在談話時譴責剝削勞工的做法是「毒瘤」。
俄羅斯田徑運動員被全球禁賽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的獨立調查小組本周一(11月9日)發表報告,指控國際田聯(IAAF)和俄羅斯田徑界存在嚴重腐敗問題:運動員付錢賄賂檢測人員,防止檢查結果曝光,甚至摧毀尿樣以銷毀證據等現象。該機構建議國際田聯對俄羅斯田徑運動員實施全球禁賽,對5名俄運動員罰以終身禁賽。國際田聯調查後宣佈,因涉嫌「系統性」使用興奮劑的俄羅斯田協被暫時取消會員資格並禁止其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包括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
德國足協主席引咎辭職
本周一(11月9日),德國足協召開主席團會議。在會議召開前尚表「樂觀」的尼爾斯巴赫(Wolfgang Niersbach)主席會後向媒體宣佈辭職。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德國足協涉嫌賄選獲得2006年世界盃主辦權,現年64歲的尼爾斯巴赫備受各方壓力。上周,德國足協總部以及尼爾斯巴赫私人住所突遭搜查,因為德國足協被指有漏稅之嫌。要求尼爾斯巴赫引咎辭職的呼聲更加高漲。儘管尼爾斯巴赫本人始終強調清白,以及在兩樁指責涉及的時間段內尚非足協主席,但他長期在德國足協擔任要職,且是德國申辦2006年世界盃組委會的主要負責人,因此,一般均認為他難咎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