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如何看德國聯邦大選
2021年9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每日郵報》寫道:「本次選舉本來是為梅克爾挑選接班人,但梅克爾的影響力卻變得更大。由於選舉結果呈現僵局,梅克爾很有可能要執政到今年年底。」
漫長的組閣談判
很多國際媒體都預計,本次組閣談判將異常艱難而持久。自由派丹麥報紙《政治家》(Politiken)發表評論稱:「誰將成為下一屆德國總理,目前還完全無法預料。種種跡象顯示,還需要數周、甚至數月時間,才能完成執政聯盟的組建。不過,周日舉行的這次歷史性選舉之後,有一件事情已經非常明了,那就是德國今後將會更多地投入氣候保護的鬥爭中去。這不僅對德國至關重要,對整個歐盟也同樣意義重大。
《比利時時報》(De Tijd)認為,「任性」的選民們令組閣談判變得異常艱難:「無論最終是哪些政黨參與,只要德國能盡快完成組閣談判,對歐洲來說,都將是一個安全的訊號。然而,這並不能確保各方所期盼的穩定。種種跡象顯示,德國的共識社會已不復存在。無論對德國,還是對歐洲,這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奧地利的《小報》點評了四個主要政黨的組閣立場:「肖爾茨的勝利使他現在處於有利地位。但這並不能確保他入主總理府,因為選民的意向並沒有那麼清晰。而對於運氣和手腕都欠佳的拉舍特來說,儘管他導致了1945年以來基民盟最差的得票率,儘管他帶領已經被梅克爾去意識形態化的基民盟去做反對派,也許是最好的選項,但就總理府展開的博弈中,基民盟並沒有真正出局。組閣談判的關鍵,將取決於社民黨和基民盟兩大政黨當中,誰能給綠黨和自民黨提供最好的組閣條件。德國將面臨一場歷時數月的組閣談判。這個處在變革中的國家能否實現迫在眉睫的改革,目前尚無法定論。
國際社會懷念梅克爾時代
對於一些國際報章來說,本次聯邦大選,也是一個評判即將離任的梅克爾總理的絕佳時機。英國《獨立報》將梅克爾形容為「歐洲女王」以及「川普克星」。該報寫道:「她是抗擊民粹主義浪潮的堅強壁壘,她證明了極端主義和仇恨思想並非不可戰勝。」
《紐西蘭先驅者報》回憶到:「梅克爾平穩、冷靜和循序漸進的行為方式常常招致批評。但對許多人來說,正是她在這個不安定時期打造出的安定局面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梅克爾逐步開闢出了一條道路,世人不禁要問,德國能否沿著她的腳印繼續前行呢?」
小黨的重要角色
《今日印度》認為,德國新一屆政府產生之前,需要進行「漫長的組閣談判」,而綠黨和自民黨很有可能會參與執政。
香港的《南華早報》也認為,綠黨和自民黨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並由此得出結論稱德國對華政策將發生變化:「德國各大政黨中,上述兩黨的對華政策最為強硬。上述兩黨均主張重新定位對華關係,將經濟利益至上的對華路線改為更為注重人權的對華路線。他們主張在新疆涉嫌侵犯人權和香港打壓民主運動的問題上,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