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土耳其沒有新聞自由"

凝煉摘編2016年9月8日

安卡拉有關當局沒收德國之聲採訪錄像事件引起輿論大嘩。德國媒體紛紛發表評論予以譴責,並擔心土耳其政府也會在海外實施新聞封鎖。

https://p.dw.com/p/1JyWL
Presseschau
圖片來源: Fotolia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日報》在一篇評論中指出,"新聞自由在土耳其已經死亡"。評論稱,該國記者目前命運的區別不過是"不再被囚,或尚未被囚",誰若兩者都攤不上,便不是記者,而是"唯權主義者艾爾多安的造物"。評論指出,要是在某個國家,錯答了某個問題便意味著危險,那麼,這個國家便無言論自由可言;"而要是某人因提錯了問題成為國家強權憤怒的對象,那麼,這個國家便沒有民主"。

德意志電台(Deutschlandfunk)在評論中強調,"(沒收採訪錄像)這一赤裸裸的違反言論自由行為"並非一時疏忽,"因為,在艾爾多安式的民主政體裡,當局不中意的記者會受到嚴厲打擊"。評論同時指出,糟糕的情形並非僅限於土耳其:"不論是川普、普丁,還是彼得裡(Frauke Petry,德國另類選擇黨主席),越來越多的政客相信,只要宣佈其是編造的、是不中意的媒體的謊言,便能矯正不合己意的事實"。評論指出,更糟的是,為此上當受騙的人越來越多:"誰如果只生活在自己的過濾式肥皂泡裡,只認同反映本人世界觀的媒體,對他來說,所有其它媒體便均為'謊言媒體'"。

Akif Cagatay Kilic im DW-Interview
基利奇接受德國之聲採訪圖片來源: DW/M.Martin

《圖片報》(Bild)認為,艾爾多安已向自由媒體宣戰:土耳其政府用以鉗制本國媒體的新聞封鎖政策現在也適用於境外記者。評論指出,"誰若禁止記者提問,便只能證明,他是民主的敵人"。評論表示,因此,聯邦德國政府必須讓艾爾多安总統明白,對土耳其來說,沒有一個獨立的新聞界,便不能加入歐盟。

《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懷疑聯邦德國政府的聲明是否有用。該報在評論中指出,應該讓各方明白,新聞自由在國內、國外都是一種崇高的和不容討價還價的財富,"問題在於,土耳其行政當局對這一點是否有絲毫興趣"。評論指出,對土耳其當局而言,給德國之聲穿小鞋不過是"牛刀小試","它保留著對所言、所寫、所播送的一切的'支配權',而且,不限於土耳其境內"。

《薩克森報》(Sächsischen Zeitung)認為,土耳其當局的行為是該國走向威權道路的又一證據,"其背後是一種系統手法,而不是在如何應對批評性問題上不知所措的某位部長的任性之舉"。該報指出,誰若以為,隨著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和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在G20峰會期間會晤,德土雙邊關係會重又一切恢復正常,便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根本不可能"。

《明登日報》(Mindener Tageblatt)提醒說,土耳其體育部長基利奇(Akif Kilic)本該知道,談話夥伴弗裡德曼(Michel Friedmann)一定會提出棘手問題,"但大謬不然,基利奇信口開河,誇誇其談,末了,卻讓手下人一把沒收採訪錄像。這是對新聞自由的一擊。"該報指出,這讓人注意到,"艾爾多安政權以何種精細和蠻橫"對付對手和批評者。

《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指出,事後將一次電視採訪錄相"斃掉",這極不正常。土耳其體育部長基利奇面前只有這兩種選擇:"要麼拿著錄像晶片不放,從而製造出一起國家醜聞;要麼公開那些他在接受採訪時所謂的不當表態之內容"。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