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向北京屈服?
2013年9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南美洲國家厄瓜多爾的亞馬遜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亞蘇尼國家公園,可能還是無法逃避開採石油的鑽井,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不僅僅是因為國際社會缺少慷慨解囊的氣魄。非政府組織和環保人士認為,中國是背後的主謀。據稱,中資公司向厄瓜多爾政府施加了壓力,迫使該國增加石油和原材料的開采。
「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的決定是對國際壓力的屈服」,厄瓜多爾環保組織「生態運動」(Acción Ecológica)的埃斯賓諾莎(Jorge Espinoza)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但這個國際壓力不是敦促拯救亞蘇尼自然保護區的力量,而是來自中國。」厄瓜多爾對中國欠有巨額債務,只有通過出口石油才能償還,這就是關鍵所在。
厄瓜多爾前能源部長阿克斯塔(Alberto Acosta)也認為北京要為亞蘇尼自然保護區的毀滅負責。他對德國之聲表示:「政府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之一毫無疑問是中國這樣的國家日益增長的需求,它們對於石油、原材料和食品簡直如飢似渴。」這位 「亞蘇尼倡議」活動的參與創立者相信,資金的原因肯定起了重要作用:「雖然要真正開始出產石油,還得等上三四年的時間,但是這些收入來源現在就可以用作貸款的擔保。」
債主中國
厄瓜多爾政府拒絕對德國之聲的相關質詢做出回應。然而事實是,厄瓜多爾依賴於中國的貸款和投資。該國自從2008年12月宣佈延期清償債務之後,無異於被國際資本市場所隔絕,從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那裡都得不到貸款。厄瓜多爾欠中國的債務總數目前已經達到大約200億美元。
今年6月,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Rafael Correa)宣佈與中國達成一項歷史性的巨額協議:據厄瓜多爾《商報》(El Comercio)報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將向厄瓜多爾煉油設備的現代化改造或更新投資125億美元。
中國與厄瓜多爾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始於2007年。就在這一年,科雷亞成為這個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的總統。不管是那時候,還是如今,中國一直在尋找新的原材料來源,以滿足其工業發展的需求。當時,厄瓜多爾四分之三的石油產量還是出口到美國。而今天,據估計已經有至少一半的石油是輸往中國了,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
卑躬屈膝的原材料供應商
巴西國家亞馬遜研究院的科學家費爾希德(Philip Fearnside)指出:「中國在拉美的投資正以令人眩暈的速度激增。拉美國家在面對中國時,完全是一副低三下四的模樣。」因此,對於中國來說,在整個地區繼續推進這樣有損環境的工程項目,是易如反掌的。
不過,人們批評的矛頭也不僅僅是指向中國。環保人士指責厄瓜多爾政府意志薄弱。非政府組織「環境法中心」的阿裡亞斯(Verónica Arias)講述道:「其實原本有兩個方案。方案A是不去開采那裡的石油資源,讓它保留在地下。然而方案B則是,如果資金不足,就要開采亞蘇尼的石油來填補。」這就給其他國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今年8月中旬,科雷亞總統選擇了方案B。歐洲方面為保護亞蘇尼自然保護區所支付的資金只有1300萬美元,而不是事先預期的36億。「世界拋棄了我們」,科雷亞在一次電視講話中這樣解釋他放棄自然保護區的原因。他必須同意在那裡開採石油,自然保護成為泡影。
環保人士和亞蘇尼的土著居民卻不想就這麼放棄。他們目前正在徵集簽名,以發起反對石油開采的全民公投。總統的議案還需要得到厄瓜多爾議會的批准,不過由於科雷亞的政黨在議會擁有多數優勢,因此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Clarissa Neher / Nadia Pontes 編譯:雨涵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