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企業的中國夢
2013年12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013年結束前,蘋果公司迎來最美好的聖誕禮物:同網路營運商中國移動簽署了銷售合作協議。該合同自明年1月中旬起生效。這一舉措對蘋果這個在中國只佔區區6%市場份額的科技創新企業而言,意義非常重大,因為中國移動擁有7.6億用戶。然而,《每日鏡報》認為,提高市場佔有率,除技術兼容問題不攻自破外,更棘手的還在價格:
"新開發的銷售渠道還不能徹底改善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因為迄今最大的障礙並不是技術的兼容問題,而是價格。對大多數中國用戶而言,蘋果係列過於昂貴。而恰恰這一點近期裡不會改變。雖然中國移動還未公佈新價格以及各類有關套餐,但蘋果總裁庫克(Tim Cook)已不厭其煩多次強調,不會開始低價戰略。分析家相信,此舉將在中國增加銷售1200萬個蘋果終端產品。股市顯然也抱有這一信念:周一蘋果股值上升了3個百分點。"
阿迪達斯的中國公式:每天新增3個店
體育休閒服裝服飾生產商阿迪達斯在中國已開有7600家分店,僅上海一市就有200家。但這對阿迪達斯而言還不夠,他們要在2015年前每年增設1000個店,遍及中國1400個城市。《商報》對此事這樣解釋的:
"中國對阿迪達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阿迪達斯自稱,中國是他們利潤最高的市場,雖然該企業沒有透露細節。另外,宿敵耐吉在中國的業績磕磕絆絆,而這為阿迪達斯創造了整體拉小同行業領軍人距離的契機。耐吉不僅在全球,而且在中國,也遠勝阿迪達斯一籌。"
阿迪達斯在其"中國公式"裡,顯然把寶押在青少年身上。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尤其是青少年是擴大市場的推動力量:
"專為青少年設計的中學生系列Neo具有特別大的市場潛力。新開設的分店裡,每年將有100家新店,專門出售這一青春休閒式系列。"
然而,阿迪達斯給出的不光是光鮮的一面,即便宣稱每年增設1000個分店,但事實上能夠站住腳的不過500家:
"其餘的因為不盈利而又關閉。但從總體看,阿迪達斯將在2015年底前在中國擁有8500家分店。"
等待中國人來拯救
《南德意志報》經濟版以一家曾在行界深受認可的德國鋼琴製造商的身世變遷,描述了時代的變化。
"德國鋼琴製造業家族一個接著一個退出行界,或者被收購,或者部分在中國生產。價格是決定的因素。從中國進口的鋼琴幾千歐元就買一架,完全在德國生產的鋼琴則要四、五萬歐元。40年間,德國鋼琴年產量從大約3萬架降到1萬架,其中三分之二出口,目的地常常是中國。"
"與此同時,全球銷售鋼琴總量的三分之二產於中國。佔領市場的巨頭今天已不再是Schimmel,斯坦威,貝希斯坦或者費裡希,而是珠江、星海鋼琴或海倫鋼琴。不僅如此,中國人現在也很喜愛鋼琴音樂。"
該文無不傷感地回憶道:
"曾幾何時,費裡希家族(Feurich)只為宮廷製造鋼琴,他們家裡有著自己的音樂廳。哪位鋼琴家可以在他們製造的鋼琴上演奏音樂,由費裡希家族說了算。高雅的歌劇院使用他們的鋼琴,現代歌星如丹弗(John Denver)和迪亞蒙德(Neil Diamond)也非常喜愛演奏費裡希鋼琴。"
"家族的傳人尤裡尤斯‧費裡希(Julius Feurich)很希望將祖業發揚光大。1959年,他們家離開東德,定居在紐倫堡南部,並重新啟動公司。公司僱用了270名員工。2012年,使用"費裡希"這一商標的權利出售給了維也納鋼琴商文德與龍格(Wendl & Lung)。尤裡尤斯‧費裡希自己儉樸的鋼琴作坊最後只有一名幫工,一名學徒。"
接著文章回到嚴酷的現實:即便是這樣一個袖珍鋼琴作坊現在也面臨了破產的命運。162年前在萊比錫誕生的家族企業希望中國人出一臂之力,使積蓄了5代人的造琴藝術不至全部丟失。
該文最後引用費裡希破產管理者的話寫道,"中方有人感興趣,我們之間有談話。希望能說服他們,在德國保留一個小小的作坊。"
報摘:李魚
責編:苗子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