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倒退」中的「大豐收」

張平2015年4月5日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下降,法治受到威脅,台灣輿論認為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是自取其辱。但是亞投行吸引的加入國家數量之多,連中國也感到吃驚。

https://p.dw.com/p/1F2qk
Hong Kong Demonstration für Pressefreiheit
香港媒體人2014年3月舉行示威活動,要求保障新聞自由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記者協會近日公佈了2014年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參與制定該項指數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在《明報》發表文章,對此予以分析和點評。該指數顯示,公眾對新聞自由指數的評分由去年的49.4微降至48.8,而記者的評分則由42明顯下跌至38.9, 51%的市民認為香港的新聞自由倒退了。

蘇鑰機指出,市民與記者對新聞自由的感受略有不同,市民覺得最重要的3項是記者人身安全(37%)、傳媒自我審查(32%)、獲取資訊容易程度(31%)。記者卻認為前幾項因素是自我審查(64%)、特區政府(49%)、傳媒老闆(38%)、中央政府(36%)。看來傳媒自我審查是普遍認同的憂慮,此外市民較多著眼採訪工作情況,記者擔心的是政府和老闆這些政經權力來源。

蘇鑰機認為,新聞界是社會的探熱針,它反映社會的"健康狀況"。最近無國界記者組織公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中,香港排第70位,比一年前下滑了9位,這個結果和香港記協所得的調查結果走向吻合。港大民研計劃的最新"民情指數"見歷史新低,比一年前下跌了10多點,同樣反映了這個趨勢。

" 袋住先"是法治大倒退

時評家李怡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認為," 袋住先"不是前進,而是法治大倒退。他說,8.31框架下的選舉並不是法治下的選舉。儘管《基本法》根據中國憲法第31條產生,但頒布時已聲言中國憲法其他條文不適用於香港特區。現在人大不僅僅是就《基本法》條文作"解釋",而且是超越《基本法》所賦予的權限作"決定",而決定的內容又違反《基本法》,是以一黨專政的權力機關通過決定去破壞依《基本法》定下的選舉規程。

李怡認為,法治是自由、人權、人身保障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是香港過去的核心價值和成功要素。因此,"法治比民主、比任何價值都重要"。他呼籲每一個市民,包括以法律為終身職志的律政司司長,"不要讓百年香港法治社會淪為人治社會,為個人一時的政治利益而成為歷史罪人"。

"台灣加入亞投行是自取其辱"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社論,認為台灣參與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是花錢自其取其辱。社論認為,亞投行既是中國政經戰略的金融工具,中國又是在國際間全力打壓且公然宣稱要併吞台灣的唯一敵國,馬英九政府理當明義利之辨,審慎以對,不容國家既花錢又損尊嚴。

社論認為,亞投行所謂商機有不容輕忽的陰暗面。對內,中國債務不斷膨脹,地方政府累計負債超過四兆美元,今年可能無法償債;對外,中國近年在開發中國家大舉花錢,這些政治重於商業考量的投資及援助,經濟績效不彰,"國際間因此有加入亞投行是為中國分擔冤大頭風險的譏諷"。

21 Staaten in AIIB: Neue Entwicklungsbank in Asien ensteht
紐時:亞投行吸引多國加入令中國吃驚圖片來源: Reuters/Takaki Yajima/Pool

中國將如何承擔亞投行責任?

《紐約時報》發表分析文章《亞投行吸引多國加入令中國吃驚》,指出想加入中國的新亞洲發展銀行的國家驟增,包括北京並不認為是其最好朋友的國家也在最後一刻遞交了申請,就連中國人都對此感到驚訝。

文章說,希望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在最後一刻激增,被認為是中國在一次罕見的與美國公開較量中的一大勝利;美國反對成立亞投行,這兩個大國正在亞洲爭取影響力上比高低。這也是對經濟現實的承認;中國擁有雄厚的財力,而美國支持的機構一直沒能滿足亞洲不斷增長的對公路、鐵路以及油氣管道的需求。

文章認為,事到如今,就要看中國的組織方如何承擔起打造亞投行的責任。這一機構既要符合透明度、借貸和環境方面的標準,又要滿足眾多各有心事的成員的需求。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