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中國人的愛,德國人的恨
2006年7月28日如今,移民成功的「中華絨鰲蟹」儼然已經佔「江」為王,甚至成為德國地區唯一的淡水蟹種。每逢盛夏,生活在易北河等水域裡的成熟的大閘蟹開始展開「地毯式」遷徙, 不遠千里地遠上北海,為翌年春天的傳宗接代做好準備。而這也正是「漁翁得利」的大好時機。
在多米茨(Dömitz)市的易北河畔,晨光微曦,兩名垂釣者沉默地盯著平靜的水面,河水似乎泛起了一陣微漣。不遠處,一艘漁船正在緩緩駛來,一位身穿防水褲、腳蹬及膝雨鞋的年輕女船伕抓住漁網的一端,將全部戰利品傾倒在甲板上:沒有鰻魚,沒有鱸魚,也沒有梭子魚,一網打來的大約有上百隻揮舞雙鉗、褐色絨鰲的大閘蟹。
德國大閘蟹走向市場還只是不久之前的新鮮事。路德維希魯斯特(Ludwigslust)一帶的漁民也是同行中第一批開始「吃螃蟹」的人。他們定期向愛好美食的中國、越南家庭,以及亞洲超市、餐館供貨。
例如德國北部的梅克倫堡漁業公司自去年起開始經營大閘蟹業務,每季為客戶提供產自易北河及其分支洛克尼茨河的大約3噸的中華絨鰲。這多少能夠緩解夏季蕭條的漁業行情。不過,即使不是為了撈點外快,「蟹」滿為患已經到了除之而後快的程度。
據當地漁民介紹,自打大閘蟹入侵,梅克倫堡附近的淡水水產已經縮減大半,從原來的年產120至150噸降低到目前的60噸。漁夫們只能夠倒賣荷蘭、丹麥及波蘭鰻魚、鱒魚貼補收入。
布蘭登堡州的漁民也不得不成噸成噸地捕撈河蟹,再把它們廉價出售給中餐館。來自哈韋爾貝格(Havelberg)的漁民沃爾夫岡‧施羅德說:「中國人把小螃蟹加工成湯料,大螃蟹或煎或煮,吃法和龍蝦差不太多。」多米茨市的同行施坦菲‧讓茨克斯基表示:「我從未品嘗過螃蟹湯,對於這種動物我沒什麼好感。它們咬死異類,為非作歹。」她一邊說一邊從漁網上解救出幾尾扭動著的魚仔,把它們扔回河裡,「算它們運氣好!」
施坦菲大約每周捕撈100公斤大閘蟹。為了對付這種驍勇好鬥的動物,她必須使用特別結實的雙層漁網,而且要在凌晨出行。因為敏感的大閘蟹特別怕熱,太陽一出就躲得不知去向。為了保證貨物的生猛,施坦菲還不時得用清水沖淋池子裡的俘虜。不過,多些麻煩也是值得的,若是從前,即使撈到大閘蟹也是白費力氣。施坦菲說:「至少現在我不必再把它們倒回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