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下德法軍事合作基石的愛麗舍條約
2018年1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兩個目光遠大的政治家-德國聯邦總理艾德諾(Konrad Adenauer)和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聯手在1963年1月22日推出愛麗舍條約,以此開始了兩個國家和民族間和解的程序。
條約的主要目的是協調安全與防衛計劃。條約還強調了兩國軍隊之間密切的人員交流和在軍工方面加強合作。
通過化解過去和緊密合作消除敵意-這是艾德諾和戴高樂提出的口號。
第一次德法共同閱兵式在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地方舉行: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場、香檳酒的故鄉香檳。
戴高樂對德法和解是認真的。他作為第一位外國國家首腦訪問了德國聯邦國防軍指揮學院。接待他的是當時德國的國防部長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
施特勞斯說:「假如我們的力量和思想不再像幾個可悲的世紀中那樣針鋒相對,而是攜手並肩,那麼,一個更好的時代便開始了。我們有幸站在這麼一個時代的門檻上。」
超越政治層面
愛麗舍條約簽署後,法國人和德國人經常相聚,並非僅僅在最高的政治層面上。士兵們要認識新的友軍的培訓和指揮方式。
60年代的一個廣播報導說:「當德國兵在薩熱布爾執勤時,一支薩熱布爾法國兵連隊到達了科布連茲。關於逗留目的,連長說:我們來自薩熱布爾,將在這裡待三個星期,跟我們的德國戰友一起工作。」
軍工合作的一個例子是「阿爾法噴氣機」,這是戰後在德國組裝的第一架噴氣機。促成這一合作的是德國總理施密特和法國總統德斯坦。運輸機「Transall C160」和防空導彈系統「Roland」也是兩國共同研製的。
化解過去的努力也在繼續:聯邦總理柯爾和法國總統密特朗手挽手地站在一起,紀念凡爾頓戰場上的陣亡將士。但他們更多地是向前看。在卡爾斯魯厄的第50次德法首腦會晤上,他們就建立一支輪流領導的聯合大部隊-德法支隊-達成了協議。
這支聯合部隊的指揮官赫爾穆特.諾伊鮑爾將軍說:「這支部隊至今已經建立了戰鬥投入能力,可以與任何一支德國或法國的大規模部隊相提並論。我甚至敢說,從士兵的主觀動力上看,它還強於任何一支相似的大規模部隊。」
這一合作的重要前提當然是語言上的溝通。學外語的動力在士兵中與日俱增。
向前看
1871年,在閃電般擊敗了法國軍隊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自行在凡爾賽宮登基為帝。德法邊界上艾爾薩斯-洛特林根地區被吞併入德國。這是德法間傳統敵意開始的日子。此後,德國人和法國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在相互敵對的立場上。
然而,這已經屬於過去。年輕人,年輕士兵向前看。未來有個名字:統一的歐洲。柯爾和密特朗敲定了這個思想:在愛麗舍條約簽署25年後,他們建立了一個防衛與安全委員會。以此,他們為大西洋聯盟的歐洲支柱奠下了基石。
自從東西方對立結束以來,如當時的法國國防部長弗朗索阿.雷沃塔爾所言,防止與解決危機成了頭號軍事目標。
雷沃塔爾說:「許多事情不敢做,因為看上去很難。許多事情看上去很難,因為人們不敢做。」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