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不保護好產權 民企信心何來?

沈凌
2023年4月30日

民營企業對中國經濟意義重大,而要讓民企有信心,不是光靠喊幾句口號就能解決。經濟學家沈凌認為,用產權制度保護企業家的產權是其中關鍵,也是政府的當然職責。

https://p.dw.com/p/4QcP9
圖為馬雲2014年見證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的資料圖片
在中國兩會結束後不久,中國商界的領袖人物馬雲回國了,被一些觀察家看作是提振民營企業信心之舉(圖為馬雲2014年見證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的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Justin Lane/EPA/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以來,新一屆中國政府重新強調要振作民企信心,再提當年浙江企業家的「四千精神」( 它指的是浙商強烈的創業精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但是從對政策和宏觀經濟最敏感的資本市場表現來看,這個效果並不明顯。無論是代表大中型企業的滬深300指數,還是民營企業為主的創業板指數,都徘徊於近幾年的底部區域,乏善可陳。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馬雲回國,中國企業家或迎來一個政策小陽春

企業家精神是市場經濟的關鍵所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就是激發了本土企業家精神,同時也吸引了海外企業家加入,才得到了高速的經濟增長率。所以,煥發企業家精神,保護企業家精神,本是題中之義,為什麼總在輿論場中備受質疑,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糾正呢?因為想要煥發企業家精神,就需要完善產權制度。有恆產者有恆心。企業家吃盡千辛萬苦,是期待獲得並保有其創業成果的。而保護其成果的產權制度,卻是一種公共物品,建立和完善產權制度是政府的職責。 

所以企業家是產權制度的需求者,政府是產權制度的供給者。供給和需求匹配的好,自然經濟增長的快;但這樣的匹配,並不是先天存在的,在現實世界中,常常會出現錯配,於是才會有輿論場的爭議。從最近幾年的兩個小事情,就可以管中窺豹。 

疫情管控體現執政理念

其一是新冠疫情發生後的三年中,各國政府都採取了疫情管控政策,對一些會導致病毒傳播的公共場合給與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乃至於關停。政府從公共衞生角度出發關停私人營運的餐廳、電影院,雖然是必要的;但是對這些民企來講,不折不扣地是受到了產權侵害。這時候,是從政治角度要求這些民營企業為了公共利益做出犧牲?還是從產權保護角度出發,對這些受傷害的個體做出補償?具體方案就體現了該政府在外部衝擊下的執政理念。 

恰好,筆者有朋友分別在德國和中國從事這類經營活動。在對比中不得不感慨:雖然德國政府對疫情的反應沒有中國政府來得快,但是它的產權保護意識要強得多。中國地方政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往往一個文件,甚至有時候文件都來不及,電話通知就可以關停一批民營企業,但是往往關了就完了,對於民營企業家和員工的損失,沒有一個合理補償的制度。但是德國餐飲行業的朋友就告訴我:德國政府在關停的同時,會拿出一套補償辦法,老闆和員工都有相應的補償,雖然不能說讓人人滿意,但是相較於中國政府,那是好的多了。 
當然,中國政府在產權保護方面,實踐經驗遠不如德國等發達經濟體,或許未來再次受到這樣的突然的外部衝擊時,會做的更好,或未可知。 

厚此薄彼的「德政」

其二,最近四五年來,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推動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一方面動用公共財政加以補貼,另外一方面修改原來的物權法,降低進入門檻,幾乎剝奪了底層住戶的反對權。從宣傳口徑理解,政府是出於好意,加裝電梯之後能夠方便高樓層的住戶上下樓。政府認為自己是在行一項德政。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習近平拿什麼去激勵企業家

但是很明顯,這個「德政」是有偏的,對高樓層住戶當然是有利的,但是對底樓的住戶呢?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了。況且,當初買這些沒有電梯的多層住宅樓的時候,低樓層的住戶花費了比頂樓住戶更多的錢,就是為出入方便買單。而高樓層的住戶享受了便宜價格,如今又得到政府補貼加裝電梯,對底樓住戶產生了相對價值的變動,引發了對產權邊界的重置。好比大家買票看演出,第一排看的最清楚價格最貴,最後一排最便宜。等大家買好票付了錢進入演出場地後,演出者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突然決定把演出地點從前面舞台搬到後面的空地。這樣一來原來高價買了第一排的觀眾吃了虧,原來低價買最後一排的反而看的最清楚。這樣的變動難免引發社會矛盾和混亂。無論你說這是為了照顧老人還是因為最後一排的觀眾最多,都對產權的邊界做了臨時調整,不利於個體的長遠投資決策。 

所以,政府在建立和完善產權制度的過程中,需要管好自己的手,既不能不動,也不能亂動。每次動,都需要瞻前顧後,不能顧此失彼;也需要著眼長遠,不能被短期擾動所左右。 

地攤經濟回歸 白領辭職練攤

 

沈凌,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