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美臨近攤牌,兩種情形習近平最有可能攻台

2022年5月26日

拜登訪日期間關於美國「願軍事介入防衛台灣」的最新表態,打破了華盛頓在台灣問題上長期堅守的戰略模糊,是迄今為止美國總統對中國發出的最明確訊號。儘管白宮表示美國仍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拜登此次講話,不能再以口誤失言待之,它實際反映了拜登或者眼下華盛頓決策層的真實想法。

https://p.dw.com/p/4BnYk
US Präsident Joe Biden in Japan
5月23日,拜登和岸田文雄一起品茶圖片來源: KYODO/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5月初,美國務院在其官網更新了「美台關係事實清單」,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及「不支持台獨」等重要表述刪除,並在「一中政策」的表述中增加了對台「六項保證」。要知道,即使對台灣最友好的川普政府,在對中國最為鷹派的蓬佩奧執掌的國務院,都依然維持上述表述。可見,拜登治下的華盛頓,對中國採取了更具進攻性的姿態。
有鑑於美國更改了一中政策的內涵,以及預防拜登的首次東亞之行會拿台灣做文章,在美國安顧問沙利文和中共外事辦主任楊潔篪的通話中,後者警告美方執意打「台灣牌」,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必將把局勢引向危險境地,楊還特意強調中方「說到做到」,現在這句也成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美口頭禪。

一中原則與一中政策

有理由認為拜登政府事實改變了一中政策,甚至是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習近平去年11月在和拜登首次影片通話時,曾向後者闡明台灣問題的真正現狀和一個中國的核心內容,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而拜登今年3月同習二次影片通話也向後者承諾不支持台獨。現在,美方更新事實清單,刪除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表述,拜登又公開表態軍事防衛台灣,等於是向中方表明美國不承認台灣屬於中國。雖然美國仍說它堅持一中政策,可此一中非北京的彼一中,它實際要表達的是,美國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不假,可台灣不屬於中國,這樣華盛頓可以說,它沒有違反一中政策。北京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點,批評美國弱化掏空一中原則。掏空的前提是原本有這個東西,也即美國的一中政策至少框架還在,只是往裡裝的內容越來越不是中國樂見的。在國務院的指引更新前,可以這麼認為,但如今美國的一中政策已與台灣無關。當然華盛頓出於現實考慮,不願點破這點。

系列影片之三: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得到台灣?

延伸閱讀——專訪張五岳: 現在北京對台政策只有一派,叫「習派」

不管北京是否意識到華盛頓的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完全是兩個東西,拜登政府的這兩個舉措只會進一步強化北京已有的認知和判斷,即華盛頓處心積慮要利用俄烏危機,打台灣牌,將台灣烏克蘭化,刺激和挑戰中國,製造兩岸緊張情勢,達到牽制、圍堵和消耗中國的目的。自川普时期起,華盛頓就在香港和新疆的問題上帶領西方盟友持續向中國發難,還發動貿易戰,雖也造成中國地緣環境的惡化和經濟的受損,但效果有限,並沒有給中國沉重打擊,於是在北京看來,拜登政府改變戰術,集中力量操作台灣問題。

俄烏戰爭增強美國信心

現在看來,拜登的對華政策確實比川普走得更遠,對台灣的支持也同後者一樣堅定,如果不是更堅定的話。拜登讓一中政策完全淪為一個空殼,之所以在台灣問題上完全不顧忌中方的感受,原因在於俄烏戰爭讓美國的鷹派主導了對華戰略和決策。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的表現蹩腳,遲遲不能打下烏克蘭,以及美國和西方對它的超強制裁和禁運,讓華盛頓遏制中國的信心大增。

華盛頓的鷹派一直有同時對中俄開闢兩個戰場的想法,他們當然堅信美國有實力可以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但在俄烏戰爭前,這畢竟只是一種理論和沙盤推演。俄烏戰爭讓俄羅斯的弱點得以暴露,世人看到俄軍並非想像的那麼能打仗。故而,華盛頓借助這場戰爭,試圖製造中俄「邪惡軸心」,將兩國捆綁,通過炒作台灣問題,警告中國不得施壓台灣,同時賣給台灣更多武器,支援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在華盛頓的鷹派看來,俄烏戰爭不會改變北京最終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和既有部署,美中遲早要在台灣決一雌雄,晚打不如早打,早打對美更有利。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中共未來五年對台模式確立

而北京在統一台灣的問題上,也有鷹派。一般認為,北京存在和統和武統兩種聲音和主張。前者認為時間在中國一邊,只要中國持續發展,國力持續壯大,台灣遲早要回歸中國,兩岸將和平統一,即使不得已動武,中國也有絕對優勢打勝,因此,對待統一更要有耐心和定力。後者認為時間並非在中國一邊,台灣內部早已完成了世代更替,多數人尤其年輕人不認同中國,贊同台獨,無論中國發生什麼變化,即使將來變成民主國家,兩岸也只會越走越遠,台灣不會回歸中國。要完成國家統一,只能訴諸武力。武統論者並非都可稱為鷹派,只有其中主張盡快武統的人,可視為鷹派,在這些人看來,台灣消耗中國太多的資源,在美國圍堵中國壓力增大以及不斷強化對台灣的軍事保護的情況下,武統宜早不宜遲,越晚武統對中國的牽制越多,成本越大。

和統派和武統派沒有本質差別

目前北京在和統還是武統,晚統還是早統的爭論上,前者暫佔上峰,主導北京的對台決策和外交政策。這是因為,北京的決策層認為,外部環境並未完全堵死中國的發展空間,而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和矛盾還是要通過經濟發展來解決;另外也是為統一而作的各項準備並不充足,包括對台灣和外部干預建立足夠的武力威嚇。和統派雖然不主張中國在有實力的條件下動用武力完成統一,但也不排斥以武力威嚇加以配合,甚至認為這是前提條件之一。所謂台灣統一的北平模式,就是建立在強大的武力威嚇基礎上的,在這點上,和統武統沒有本質差別。

俄烏戰爭給兩岸和台海關係帶來了新變數,然而,不管北京內部是如何評估這種變化的,華盛頓對北京的一個判斷可能是準確的,即北京不會因為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糟糕表現而放棄統一台灣的野心和已有部署,它還會按既定規劃去部署,而且只會加快部署。統一台灣不僅是習近平建立黨內和中國歷史地位的追求,也是中共繼續統治的需要以及北京決策層的共識和2050年要實現的目標任務。即使習因某種原因不再連任,這個目標任務也不會改變。因為繼任者要贏得民眾支持,就必須繼續打統一牌,好比美國政客打反中牌,或者台灣領導人打獨立牌一樣。如果習像多數人預估的那樣還要執政10多年,那麼這一任務很可能在他任期內完成,而非等到2050年。

此外,看待中國的統一問題,不能只從習的個人因素、黨的執政需求和民眾的情感要求出發,它也是一個地緣政治問題。現在中國的利益遍佈全球,如果中美修好,中國可以在美國治下來保護自己的全球利益。然而現在美國把中國視為頭號對手,圍堵中國成為美國的政治正確和既有國策,這種情況下北京就不能仰仗美國來保護自己的航道安全,而必須發展自己的軍力,從而它的海軍必須走向深藍,陸軍和其他軍種也必須具有全球打擊能力。雖然中西制度的迥異也要求中國提高軍事打擊能力,但不利的地緣政治更是決定因素。中國天然處於一個不友好的地緣環境,被美國的第一島鏈包圍,其最富裕的沿海地帶沒有地理屏障,處在美國海外基地的打擊範圍內。這對北京的決策者而言,始終會是一個不安因素。所以,它要沖破第一島鏈的包圍,就必須統一台灣。

台灣人相信美國協防說嗎?

習近平或放手一搏

北京意識到這點,華盛頓的鷹派同樣明白北京的焦慮,所以才不斷用台灣這個筆尖去戳中國這頭大象。而華盛頓操弄台灣議題,頻踩北京紅線,進一步讓北京的焦慮加重,雙方的敵意螺旋快速上升。在習拜兩次影片通話以及楊沙的阿拉斯加和羅馬會談,加上這次通話,台灣都是主要議題,習楊都放了狠話。從表述來講,未來中國領導人不大可能比上幾次更狠,故而剩下的就只有行動。華盛頓圍堵中國的壓力越大,北京相應的行動和部署也會越快。而在兩種情形下,北京最有可能對台動武:一種是中國的經濟實力超美,但不是超得很多,像一些經濟學者說的那樣,如果未來十幾年中國的經濟規模比美國大二到三倍,北京解決台灣問題就用不著武力,美國也會知難而退。但假如中國的經濟規模剛超美,恰巧此時外部環境也非常嚴峻,北京決策層很可能傾向用武力解決問題,此時武統也更有把握。另一種是中國受到美國和西方非常嚴厲的圍堵,其所造成的後果跟打一場台海戰爭差不多,那麼這個時候北京決策層更會選擇動武,因為這是唯一能打破美國圍堵,沖出第一島鏈的辦法。

考量中美台的現實,中國經濟在未來若干年超過美國的機會不大,而第二種或者接近第二種的情形最有可能出現。拜登政府如今在東亞部署新的印太戰略,未來對中圍堵只會更強,美中關係走向完全破裂是個大概率事件。雖然北京攻台的時間點難以預測,但假如二十大後還是習當政,為扭轉中國的被動局面,他或放手一搏,發動攻台,因為只要拿下台灣,美國的印太戰略就失敗。可以說,從中美各自現狀和未來趨勢看,兩只大像已進入攤牌時刻。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