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人工智慧全球同盟能建立起來嗎?

2023年11月9日

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人工智慧(AI)雖然是一個全人類的話題,但在AI安全治理方面,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合作雖然不是不可能,但絕對不會是全面敞開的。

https://p.dw.com/p/4YbAv
2023年11月初的那次全球AI系統全線崩潰,更給AI治理帶來難題(資料圖片)
2023年11月初的那次全球AI系統全線崩潰,更給AI治理帶來難題(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Florence Lo/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前不久英國首相蘇納克組織的一個由30多個國家參加首屆全球人工智慧安全峰會,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也參加了(儘管只是在第一天參與)。並且, 峰會上各國簽署了共同治理宣言。並決定就人工智慧的安全問題進行合作。這在當前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關係非常緊張的氛圍下,是件大好事。但雙方在人工智慧(AI)方面的合作的潛力和侷限性到底如何,雙方自己也在摸索中,所以值得深入地思考。 

人工智慧是影響面廣的顛覆性技術。首屆全球人工智慧安全峰會的重點是前沿人工智慧。前沿AI指的是最新、最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它們突破了人工智慧的極限。這些系統基於在海量網路数據中訓練出來的基礎模型,擁有一般的理解能力。

人工智慧具有寶貴的商業應用價值已得到各界的認可。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隨著某些任務和工作功能的自動化,人工智慧可能會取代全球相當於3億個全職工作崗位。這相當於目前人類在美國和歐洲所做的全部工作的四分之一。一般預測人工智慧可能導致全球GDP增長7%。據相關數據顯示,人工智慧預計到2030年將會有新的突破,至少會取代部分低級的工作,例如:重複、體力和流水線等比較簡單耗人力的工作。

對中國AI發展的認可

儘管西方有不少反對蘇納克邀請中國參加峰會,但蘇納克本人還是堅持,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他的一個重要理由,如果沒有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國家的參與,就不可能真正就人工智慧展開實質性對話。而中國在AI研發上確實也是全球第二。 
確實,中國在AI應用層面的很多方面已走在了美國之前。美國史丹佛大學發布的人工智慧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擁有全球頂尖的人工智慧專家,在發表論文總量世界前十的機構中,中國佔了9家。騰訊、阿里巴巴和華為等公司,已經成為人工智慧研究領域排名進入世界前十的公司。在基礎設施層面,中國已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頻網路,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路。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300家。人工智慧產業生態正在逐步形成。 全球相比,中國的人工智慧開發總體實力僅次於美國。 

更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是採用跟市場經濟國家不同的方式,即所謂的舉國體制,通過「頂層設計」, 並在十三五、十四五規劃裡, 對產業鏈諸如晶片、集成電路裝備、區塊鏈等均有具體的目標,並集中力量實施。目前,中國已在努力建立人工智慧的標準體系。  

中國的「舉國機制」 也體現在AI領域
中國的「舉國機制」 也體現在AI領域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全球共同的威脅

在過去幾年中,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比爾‧蓋茨等一些名人警告我們應加強關注超級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危險後果。 首屆全球人工智慧安全峰會首要要解決的問題是安全問題。那麼,西方國家儘管與中國存在著乍然不同的價值觀,但在安全問題上,是否有可共享的憂愁呢? 

AI的危險,從日常生活 角度來看,跟 所有人有關, AI的出現顯然也給犯罪提供了可能的便利。 AI 可用於使用高級機器學習工具生成偽造(深度偽造)圖像、影片、音頻或文本,導致虛假訊息在網路上大規模傳播,這會破壞訊息的完整性,並破壞人們對新聞來源的信心。一旦恐怖分子有能力拿AI來惡意使用,那一個國家甚至人類將面臨失去對AI控制的風險。 
從軍事上看, DeepFakes的出現可能有一天會促使國家安全決策者根據錯誤訊息採取實際行動,這可能會導致重大危機,或者更糟:戰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在未經人類授權的情況下自動啟動導彈防禦系統,也可能導致意外升級,並可能導致核子大戰。

從工業、市場的角度來看,如果有人 通過利用人工智慧系統中的一些缺陷或漏洞,可以發起網路攻擊,導致發達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竊取敏感數據。 由於技術壁壘和巨頭企業的優勢,人工智慧可能會導致市場壟斷和不公平競爭,影響市場的競爭公平性。

鑑於人工智慧今後可能對 "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建立一個國際人工智慧的監管機構,似乎就有了必要。這也是中方接受邀請參會並簽署峰會宣言的理由之一。 英國首相蘇納克建議,應仿照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成立一個國際專家委員會。

最近,美國政府和由西方主要民主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G7)就分別以白宮行政命令和自願行為準則的形式發布了監管人工智慧的努力。歐盟預計將在 12 月初完成其單獨的《人工智慧法案》,聯合國新成立的人工智慧咨詢委員會將在 2023 年底前提出自己的建議。而在今年7月13日,中國的中央網信辦也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慧管理暫行辦法》。這是國內首部人工智慧相關的管理辦法。

難以調解的矛盾

西方政界心裡很明白,AI跟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還是不同,這裡相當一部分涉及到政治互信。美國明確禁止出口跟軍事可能有關的AI晶片到中國,就是因為中國對美國來說是一個政治無法獲得信任的國家。美方擔心,一旦中國把前沿的AI技術應用到軍事上,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超越美國,而且便會暢通無阻拿下台灣、控制南海。對習近平來說,上述的幾個目標正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儘管其他西方國家並非具備當世界警察的慾望和能力,但由於跟中國的價值觀的不同,對中國研發AI的同樣保持著警惕性。這也就為它們站隊美國提供了理由。

同時,西方民主陣營另一個擔憂是,由於AI的發達,中國的威權政府就必然會利用先進的技術,更強化對自己百姓的思想的控制和行為控制。中國ChatGPT的山寨產品Zhipu ChatGLM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那裡,跟中國網路監控一樣,甚至更甚,跟社會、歷史、政治有關的、比較客觀的訊息由於制度的原因是無法得到的。 而從中國當局的眼光來看,這都符合「中共的核心利益」,而這直接跟自由、公民權利衝突。 而如果中國將自己的AI產品帶到他國,那同樣也會對接受國產生負面影響。 正是上面所提及的跟軍事有關的敏感技術和對社會控制的問題,是中國跟西方國家在AI方面的合作上最大的障礙。

中國願意合作的另一個動機

拜登政府在今年10月進一步限制了對中國AI晶片的出口。其理由是「這些半導體可以推動人工智慧和尖端計算機的突破,而這些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應用至關重要「。在制裁的背景下,中國可能會在全球記憶體晶片和人工智慧(AI)競賽中暫時落後。由於差距再次拉大,這可能會在近幾年阻礙中國開發大型人工智慧(AI)模型的能力。當然,美國的做法會促使中國加倍努力,研發替代晶片,同時,中方也會努力能靠其他途徑如地下市場獲取晶片。希望通過跟其他國家在AI的合作,從而迴避美國的禁令,也是中國願意合作的另一個動機。 

當然,西方各國在跟中國打交道後,在防止技術偷竊方面,已有了足夠的教訓。歐洲當年熱心地邀請中國參加伽利略項目,核裂變的項目,而後來卻不得不把中國「請出去」,何不記憶猶新。 

而中國自己在研發AI中儘管在有些方面領先,但面臨的難題 還是不少。 中國自己的AI的專業人才不夠,據中國媒體自己透露,三分之四的專業人員外流,其中85%到美國。 

AI時代來臨 人類如何保住飯碗?

有區分的合作

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峰會上說"我們希望在全球範圍內擴大訊息共享、研究、合作,並最終實現政策協調",我想,她似乎更傾向把西方盟國看成「我們」。英美兩國宣佈了的共同建立人工智慧安全研究所的計劃,就是這種努力之一。而與中國的訊息共享、研究、合作,看來又得特別安排了。 當然,不管如何,副部長吳朝暉開會時就坐在了雷蒙多的旁邊,並簽署了峰會的宣言,也算是一個很好的起步。 合作不是不可能,但肯定不會是全面敞開的。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