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什麼原因阻礙了習近平出國

2021年11月8日

11月8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這次全會要審議通過的中共第三個歷史決議將奠定習近平的歷史地位和繼續執政的歷史合法性,因此他必須保證會議不能出任何一點差池。政論家鄧聿文認為,這正是習近平連續缺席重要國際會議的原因之一。

https://p.dw.com/p/42iBE
China | Coronavirus | Präsident Xi Jinping
2021年10月召開的二十國集團羅馬峰會,習近平也是通過影片方式參與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2020年1月訪問緬甸後,外界注意到,習近平已21個月沒有外訪了,而同期西方國家領導人均已恢復了正常訪問。坊間早已對此作了各種猜測,一種看法認為是受疫情影響;還有看法認為,由於中國經濟在疫情中率先復甦,對外部依賴減少,習覺得沒有必要出國訪問,而把注意力放在國內,解決棘手問題;海外「反共圈」則把習不出國和中國惡化的外部環境掛鉤,認為中美惡斗,西方國家對習的惡感加劇,不歡迎也不邀請習去訪問。

事實上,不僅習近兩年沒有出訪,整個中共官僚隊伍,在疫情發生後,除外交部長王毅以及主管外交工作的楊潔篪外,都再未在國外露過臉,楊也只是3月和9月分別在美國和瑞士同美方官方各見一次,且時間不長,故嚴格來說,只有王毅還保持著正常的出訪節奏,這當然是王的外長身份所致。外界不但未見中共領導人出國,中國也基本不邀請外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來華訪問,除了有限的幾次,而這幾次都安排在外地,比如美國氣候特使克裡兩次訪華一次在上海,一次在天津,常務副卿舍曼的訪華則安排在天津。

儘管現在通訊發達,很多會議和交流不必面對面進行,但高級官員尤其領導人的面對面會見,無論對化解岐見,改善關係,拉近距離,增進個人友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影片和通話所欠缺的。當然,如果兩國關係很糟,領導人一見面就吵起來,有時不見面反而是好事,會減少矛盾的爆發。但總的來說,就算兩國關係僵化,見還是比不見的效果要好。因為國家之間的關係終究不同於個人之間的關係,個人可以任由情緒主導或者決定同誰交往,我不喜歡你,就不想見你,可國家不能這麼做,國與國的交往,要克服領導人的情緒,從國家利益和理智出發。

道理習近平當然懂。但為什麼他和中共其他領導人都不出國訪問,也少邀請包括中共友邦在內的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和官員訪華,即使有限的幾次也不出面禮節性接見一下?此狀況只有在中國文革時期可有一比,但文革是現代中國最黑暗的鎖國時期,而且內部極度混亂,除毛之外的領導人基本被鬥倒了。假如說習這樣做有意摹仿毛,以凸顯自己大國領導人的地位,似乎也不像,毛一生中只去過兩次蘇聯,晚年更是呆在中南海裡,可是那時還是有第三世界的一些領導人來華訪問,毛會接見他們。

"清零政策"阻礙習近平出訪

因此,出現這種極不尋常的現象必然要有極不尋常的理由來解釋,這個理由現在看來只能是中國奉行的極嚴格的疫情"清零"政策。中國最先爆發疫情,整個2020年全球都在抗疫,世界的人員流動基本停擺,各國領導人和外交官們過去的穿梭往來大都改在網上,一直延續到今年初研發出了疫苗並且投入使用後才有好轉,慢慢恢復了見面。儘管如此,只有美國和它的盟友也即西方國家之間基本恢復了正常,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疫苗普遍的施打率不高,它們的國家領導人也很少或者基本不出國訪問。

中國雖然率先在疫情中復甦,但這是因為採取了嚴格的"清零"政策,該政策的目的是把疫情擋在國門外,不讓國外的疫情特別是德爾塔變異病毒因為放鬆控制輸入到國內。中國政府之所以要對德爾塔病毒嚴防死守,當然是怕大量死人。以中國的醫療條件、公共衞生狀況和龐大的人口規模,假如也採取如美、印的防疫措施,不說日死2000,就算200,中國政府恐怕都擔負不起。這確實是由中國的體制不同造成的。美國近期日均新冠死亡人數接近2000人,對此可以批評美政府官員漠視人命,或者批評美民主出了問題,但至少它不會對民主體制造成很大衝擊,最多對政客有不利影響。可是如果中國日死200,絕對是大問題,會引起全民的不滿和恐慌,民眾會把它怪罪於體制,進而衝擊中共統治,一如武漢疫情初期那樣。原因無他,是因為中共表面上把自己塑造成那麼高尚和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障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那出現大量死人的狀況,當然是政府責任。此乃中國政府對每個地方出現疫情都要對當地領導進行極嚴格問責的原因。就此而言,中共說它極重視民眾的生命,努力做到不在疫情中死一個人,某種程度上可能確實是真的,但也是它的無奈,它只能這樣,因為中共無法承受死很多人的代價。

亞洲多國開始「與病毒共存」中港台何時結束「清零」?

然而,這和習近平及中國領導人不出訪有什麼關係?

中國今年早期對外國進入中國的人員採取集中隔離14天的舉措,但自7月後變更為21天,而各地還有一些土政策,實際據說要隔離一月才能在中國恢復正常旅行。按照這一規定,習和其他領導人如果出國訪問,回國後要隔離21天,雖然他可以通過視訊和命令的方式遙控領導,但一些要他本人親自出席的場合和活動就沒法進行。問題還在於,領導人出訪,必然要帶領一個團隊,而他們中有人感染的機率就很大,即使無人感染,回來也要隔離21天,工作就基本癱瘓。因為習的指令是通過他的團隊來下達和貫徹的。這其中的傳遞環節必然受阻,效率會打折,假如在哪個環節出現疏漏或差錯,還有可能釀成不該出現的問題。這些狀況習必須考慮到。想想看,習會在六中全會上通過影片方式為出席會議的全體中央委員作報告嗎?其他領導人也不能缺席這個重要的會議。

也許有人建議,可以縮短習和其他領導人的隔離時間,不必像普通人那樣隔離這麼長。人們對此當然會理解,而且確實也是必要的,但問題在於,習本人不願樹立一個因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特殊而破壞防疫規定的形象。他對各級官員的要求是以身作則,把它視為政治規矩,不管出於什麼理由,有多少正當性,如果習這樣做了,終究是破壞了防疫規定,隨他一同出訪的幕僚要不要也縮短隔離時間?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他可能不想授人以柄。另外,如果縮短隔離時間,萬一在隔離期沒檢出病毒怎麼辦?

「習氏新政」不容分心

除防疫限制的實質原因外,國內繁重的事務以及外部環境的不友善也減少了他出國訪問的意願和興趣,對於這一點,不像一些外媒說的是因中國正在建設經濟內循環而不再對外部世界感到重要。今年兩會後尤其下半年以來,中國內部的大事是一件連著一件,有輿論把中國政府整頓資本、教培、演藝圈的行動,拉閘限電、恆大問題和提出共同富裕等稱做習正在發動一場新政,不管習的意圖何在,對這些事情的處理容不得他分心,何況還有台灣問題。接下來有冬奧。他必須集中精力去做,倘若處理不妥,很可能埋下一個一個地雷,被黨內和社會的反習勢力所用,從而為二十大埋下隱患。習固然大權在握,但也始終有一種不安感,而反對他的力量也始終在幕後對他"虎視眈眈",利用他統治和施政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豁口",製造障礙。權力愈穩若放鬆警惕,犯錯的概率也就愈高,習肯定不願這種情況出現。

與此同時,中國外部環境不友善也讓習對外訪興趣大減。一方面,在華盛頓營造的抗中氛圍下,美國的盟友不方便此時邀請中國領導人訪問,比如,日韓去年原有邀習訪問的計劃,以回禮中國邀日韓領導人訪中,但習對兩國的回訪遲遲不能成行,疫情影響固是原因之一,可兩國國內對中國的民意逆轉也使得日韓政府必須斟酌是否有必要邀請習來訪。另一方面,習若出訪,總需要取得一些成果,如果什麼成果都沒有,空手而回,出訪意義就不大,而要取得成果,特別是政治成果,當下也不容易,因為受邀國可能會考慮在美中對抗下不能表現出親近中國的樣子,尤其受邀國如果是美盟友卻又和北京關係密切,更不可能和習達成什麼政治協議,除非北京能夠給予它們極大的好處。可北京此時能給予什麼,又願給予麼?

拜登:我和習近平不是老朋友 只是工作關係

對前面提及的兩場國際峰會來說,習不線下出席,可能還有不願給拜登站台的考慮。若習拜同在國際場域出現,以目前態勢,拜登應該還會是主角,習的風頭蓋不過他。而且,兩人既然一同參會,免不了就要寒暄或者舉行正式的美中首腦會議,但習現在不想同拜見面,因為兩人會見如果不歡而散,兩國關係就沒有迴旋餘地。

或許還有其他人們想不到的原因,但上述原因可以解釋習和中國領導人為什麼不出國。這種情況已經損害了習和中國的形象,特別是現在幾乎所有國家都放棄了"清零",嘗試與病毒共處,中國是世界唯一還在堅持"清零"的大國,這對中國開放的壓力越來越大,也影響經濟的運行,長達兩年壓抑的民意亦很可能因生活和工作的不便再次出現不滿。中國政府注意到了這些變化,內部也在評估重新開放的條件和後果。有理由認為,在更多的民眾接種了疫苗,明年2月冬奧會以及3月上中旬兩會後,中國會放棄"清零"做法,重開國門,屆時,習近平和中國其他領導人才會出國訪問。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