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台灣怎麼那麼多抓不完的「共諜」?
2023年1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最近幾年台灣軍方陸續傳出有民間、退役軍官甚至現役軍官涉嫌擔任「共諜」,看似台灣在「保密防諜」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遠遠不如中國嚴密,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兩岸之間的諜對諜已經70多年了,彼此刺探對方的諜報工作從來就沒停過,早年槍斃陳儀、吳石等高官的罪名就是「包庇匪諜」、「出賣軍情」、「為匪發展組織」之類的罪名。
1970、1980在冷戰的時候,中國方面對台灣的部隊調動瞭如指掌,時常還把部隊內小兵或者低階軍官的姓名用喊話器或者電台廣播傳送出來,所以當年軍隊非常注重「保密防諜」、時時強調「匪諜就在你身邊」,期間也偵破多起「共諜」案件,但是以不為外人所知的方式「處理結案」,有的甚至沒有留下任何紀錄。
只不過在兩蔣執政、「共諜」就是「匪諜」的年代,使用這種嚴刑峻法也有除去異己、派系鬥爭等等的目的,如今在台灣已經不可能像當年那樣未經公開審判等司法程序、剝奪被告辯護權利就給予懲處判刑。
另外台灣的媒體也不可能放過這種新聞,有關部門不敢也不能掩蓋相關的消息,自然看起來台灣的「共諜」還真的不少。
或許有的人會説,這是因為年金改革而跟退役軍人結下樑子的民進黨執政,所以有的退役軍人就成為了對岸情報單位的吸收目標,但是這種説法可能過於以偏概全。
被中國吸收用來進行任務的台灣人不一定就是退役軍人,不少退役軍人雖然出於種種不同原因而不滿民進黨政府,但是未必就會投入中國的懷抱,而且國民黨執政的時候,一樣也有出現「共諜」案件。
不可否認,台灣人民對軍人效忠國家是有所期待的,同時也期待他們不會因為退役而不再效忠國家、不要「晚節不保」,但是軍人洩露的可能是國防機密,所以退役軍人涉案就特別敏感。
偏偏有些退役軍人時常「語出驚人」,這都讓大家把「共諜」案件聚焦在退役軍人身上,其實兩岸諜對諜的範圍包含了許多方面,不僅限於軍事而已,例如曾經有台灣的政治人物拜訪某國的國會,中國大使館就希望從台灣新聞記者身上打聽行程細節和對話內容。
至於為何願意成為「共諜」?從以往的前例來看,雖然理由各有不同,甚至真的也有出於意識形態而成為「共諜」,但是總的來説還是不脫威逼和利誘。
有的前例是在中國經商不順利、有的是把持不住某些道德底線,被對方抓到手上成為把柄,而通過退役軍人吸收現役軍人發展情報組織已經是常見的套路,好在絕大部分現役軍人還是有相當的警覺性,幾次都是因為現役軍人通報因而得以破案。
至於台灣對中國有沒有做情報工作呢?這一點台灣不會明講、中國的官方或者媒體更不可能説什麼,不過別忘了台灣的忠烈祠內起碼有一位解放軍將軍的牌位、這位將軍因為將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時解放軍的機密洩露給台灣而被中共槍決。
面對來自對岸的愈來愈敵意深重的軍事威脅,當然台灣有關部門必須正視「共諜」案件層出不窮的問題,用盡一切方法堵住可能的漏洞,檢討本身在保密防諜方面有什麼疏失、那些方面需要加強的。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從根本解決問題,不然長久下來,不但破壞軍人形象,也對台灣軍方取得外國先進軍事科技造成障礙。這是一個不能輕忽以對、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