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藝術車誕生40周年
汽車和藝術——兩者可以結合在一起?至少寶馬是這麼認為的。40年來,寶馬曾和眾多藝術家合作,不定期地推出藝術車,有些甚至還真的上過賽車跑道。
賽道上的藝術
這一切是從這裡開始的:1975年,法國賽車手保蘭(Hervé Poulain)邀請藝術家朋友、美國雕塑家卡德爾(Alexander Calder)在自己的賽車上作畫。在與當時寶馬公司賽車部門經理奈爾帕施(Jochen Neerpasch)的合作之下,第一輛寶馬藝術車(BMW Art Car)就誕生了。它在1975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迎來了首秀。
藍圖披上身
一年之後,第二輛寶馬藝術車問世:美國畫家斯特拉(Frank Stella)為這輛車的車身設計了黑白兩色的方格圖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建築師的設計圖紙。「我的設計就如同一幅藍圖,我把它轉移到車身上了」,這位藝術家解釋道。
波普藝術車
「我考慮了很長時間,付出了我全部的精力。通過繪制這些線條,我希望展示的是帶有路標的街道,還有汽車在途中所穿越的各種風景」,1977年寶馬藝術車的設計者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如是說。
安迪‧沃霍爾的藝術簽名
1979年,這位波普藝術代表人物決定要為寶馬藝術車創作「帶有抽象表現主義風格的彩虹色帶」。按照藝術家自己的設想,既然寶馬是快如閃電的汽車,那麼噴漆工作也要如閃電般快速完成,在五分鐘之內。後來,隨同拍攝的攝制組請求他,不要太趕時間。後來沃霍爾(Andy Warhol)用了28分鐘的時間完成整個藝術創作。
風火輪,轉轉轉
1982年,作為第一名設計寶馬藝術車的歐洲藝術家,維也納藝術教授福克斯(Ernst Fuchs)的作品後來還被批量生產過。他是這樣詮釋自己的思路的:「在漆黑的深夜,你看到一隻兔子橫穿高速公路,從一輛燃燒著的汽車上空躍過——人類的原始恐懼,以及擺脫當下生活空間的冷靜夢想……」
沙漠瑰寶
1989年,澳洲艺术家尼爾森(Michael Jagamara Nelson)用七天的時間,把一輛黑色寶馬汽車變成了「帕潘亞」(Papunya)繪畫作品。帕潘亞是一種澳洲土著藝術形式,創作者將簡單圖案和傳統沙畫圖騰繪制在亞麻布上。尼爾森是從自己的祖父那裡學會了這種繪畫方式。1987年,車手朗赫斯特(Tony Longhurst)就是駕駛這款汽車奪得了澳洲冠军。
風花雪月
日本畫家加山又造在創作寶馬藝術車時選擇了自己最喜愛的「雪、月、花」主題,並採用噴繪的表現形式。為了取得更好的對比效果,他在銀色表面上噴灑藍色顏料,然後再使用傳統的日本繪畫技巧,對細節處進行潤色。
僅此一輛
在經過三年的研發之後,寶馬公司於1990年推出了敞篷跑車Z1。這種帶有自動升降車門的跑車全球僅有8000輛——而圖上這款僅有一輛:1991年,德國藝術家潘克( A.R. Penck)用各種圖騰、標誌和代表他風格的簡筆畫小人兒創作了這輛藝術車。
女藝術家的手筆
第12輛寶馬藝術車終於由一位女性來創作了:1991年,南非女藝術家馬蘭谷(Esther Mahlangu)借鑑自己部族的特色藝術形式,用明亮的色彩和線條分明的紋飾圖案來設計車身。
一覽無余
美國藝術家霍克尼(David Hockney)希望從深層次去探尋汽車的內涵。經過好幾個月的創作,成品是這樣的:一輛內部構造和場景完全展現在外面的汽車。從藝術家繪制的圖案上,能夠看出汽車的機械構造,還能在車門上看到駕駛者的身體輪廓。——還有,看到後座上的狗狗了嗎?
義無反顧
「別讓我到達夢想的地方」(Protect me from what I want)——1999年,女藝術家霍爾策(Jenny Holzer)在第15輛寶馬藝術車上寫下了這樣的標語。她使用了一種閃光薄膜來貼出字樣,為的是不增加汽車自身重量。因為這輛380馬力的雙缸發動機跑車既是藝術品又是運動健將。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它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蓄勢待發
目前最新的一輛寶馬藝術車誕生於2010年,由美國藝術家昆斯(Jeff Koons)設計。他的靈感來自於版畫和表現速度以及爆炸的圖案。「這些跑車就如同有生命的生靈一樣,它們充滿了力量和能量」,昆斯說,「在它的外殼之下,蘊藏著無窮的力量,我的思想也和這些力量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