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俄中貸款換石油協議
2009年2月18日2月17日,中國同俄羅斯簽署了一項俄方以20年3億噸的長期原油供應換取中方250億美元貸款的協定。除此之外,雙方還簽署了包括核能、電力、礦產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據中國媒體報導,兩國間就達成這項"貸款換石油"協定已經歷長達5個月之久的三輪談判。其間雙方互作了讓步。此前雙方在談判中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貸款利率的問題上。俄羅斯要求採用固定利率,享受援助性優惠;而中國則堅持採取與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相掛鉤的浮動利率,按照商業化原則操作。在最終簽訂的協議中規定,中國向俄羅斯提供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採取固定利率,約為6%左右。俄羅斯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俄方向中國輸出的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
俄羅斯是繼沙烏地阿拉伯之後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俄計劃未來將向海外出口石油實現多樣化,不再集中向西方出口,以減小出口風險。在東西伯利亞開采的油田今後將重點向中國供應。而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也希望為其經濟發展獲得長期的能源供應保障。
德國波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辜學武分析說,中國的能源戰略同樣也是要分散石油進口的風險,"俄羅斯只佔中國石油進口的12%、13%,中方希望能提高到25%。所以說,通過這次'大換油'的動作從長遠的角度把中國的石油進口的風險從中東、非洲向俄羅斯和中亞分散。"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俄羅斯經濟受到的衝擊日顯嚴重,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紛紛遇到貸款難的問題。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2008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額為1.95兆美元。德國對外政策協會俄羅斯問題專家梅斯特分析,至少從經濟角度來看,"貸款換石油"協議的簽訂讓中俄雙方獲得雙贏的格局。一方面中國又多獲得了一條能源進口渠道,另一方面俄羅斯的能源產業也得到了一部分資金支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運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每年1500萬噸石油在俄羅斯2億噸的石油年出口量中所佔的比例不大,但中俄達成的這一協定"將在實際層面上有助於俄羅斯能源市場",乃至形成"輸出格局的東移"的結果。
德國對外政策協會俄羅斯問題專家梅斯特分析認為,從短期來看,中俄"貸款換石油"協定的簽訂所能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俄羅斯在同歐洲的游戲中經常會打出'中國牌',如果歐洲所做的決定不符合俄羅斯的意願,它就會說,'那我們改和中國合作'。但是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中俄在過去十幾年的能源關係就不難發現,兩國之間事實上存在著許多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先等一等,看看這一協定執行的情況究竟會怎麼樣。如果今後俄羅斯真的向中國輸出大量石油,並且中國在能源市場上成為俄羅斯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那時候才能判斷兩國之間的能源貿易關係是否會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影響。"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