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韓處處是監控
2015年11月8日德國之聲:北韓之行的哪一方面給您留下了最為突出的印象?
霍恩(Bärbel Höhn):無處不在的監控。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被監控。而當我們到了中國的時候,真的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儘管中國也不是什麼自由的國家,但北韓的監控更為厲害。所以,離開北韓的時候真的感覺很好。此外,我還注意到平壤這些年的巨大變化。我在三年前曾經到過平壤,相比那個時候,現在的平壤有了更多的車,也有了更多的娛樂設施。很明顯是金正恩下令修建了動物園、海豚館等場所。
德國之聲:您這是第二次到北韓。您去之前對此有過怎樣的期待?這些期待最後是否有應驗了呢?
霍恩:在出發前,我們都是謹慎地樂觀。當時有一些動向讓我們認為,六方會談框架內可以達成一些目標。南北韓雙方在今年8月底的邊境衝突很快得以平息,中國方面則流露出促成六方會談的意圖。所以我們就有了一些樂觀情緒。不過,我們在和北韓勞動黨的人士會談後,這種樂觀情緒就完全沒有了。他們說,六方會談完全沒有意義。然後我們說,中國的立場可不是這樣。結果北韓人回答:我們可不管這些,我們不依賴於中國。
德國之聲:您和北韓勞動黨的人士也進行了會談。那您這次北韓之行的重點究竟是什麼?
霍恩:在北韓這樣的國家,總是要不斷和黨打交道。當然我們此行也是有重點內容的。比如我們和北韓農業部的代表進行了會面,在談話中我不斷強調:如果北韓一再表示糧食產量不足,那就應該想想為什麼還不增加農業私有化的比重。尤其是農民自家的菜園,增加私有化程度意味著農產品可以銷售。我還問他們為什麼將多年來從事農業發展援助的外國人驅逐處境。北韓人回答我說:國家利益高於民眾的糧食安全。這是一個非常直率的回答。
他們其實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也知道改善的空間在哪裡。即便在北韓這樣的國家,也總是會有人真正關心民眾處境並予以改善的。所以說,不能只待在平壤,而是要去農村。
德國之聲:您剛才還提到了六方會談以及北韓的糧食供給狀況。這對北韓領導層來說都是敏感話題。您覺得北韓方面的人士在和您交談的時候有多坦誠?
霍恩:我們從不會感到他們是在坦誠地和我們交談。也許建立在多年私交的基礎上,興許還能有希望在私底下談談這些。最好是那些會德語的北韓人,這樣就不需要翻譯了。一般而言,翻譯也同時是對話的監控者。
德國之聲:北韓方面的有些回應是否會讓你們感到不適?
霍恩:沒有。如果我們問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他們壓根就不會理會,他們繞開了這些問題。
德國之聲:這次北韓之行中,是否曾經有過機會可以去做一些計劃安排之外的事情?比如和並非事先安排好的人進行交談?
霍恩:沒有,我覺得這根本不可能。首先,翻譯員同時也是監控者,而且翻譯本身也受到上級的監控。另外,真要是偶遇了一個會說英語或者德語的人,這事也十分不尋常。
德國之聲:您有沒有覺得在這次北韓之行後更加瞭解北韓的現狀、瞭解北韓民眾的現況?
霍恩:確實我感到稍微多瞭解了一點。但是不可能瞭解一切。對我來說,關鍵問題是:我為什麼去那裡?而北韓人的目的又是什麼?我去北韓的原因是:我是德國議会朝鮮半島問題工作小組成員,而且其他國家很少派這樣的代表團前往北韓。對於德國來說,當年東德和北韓的關係很緊密,所以在北韓勞動黨內或者是權力機關內,不少人都能說德語。我們現在無法向北韓施加很多影響力,但也許我們可以向他們提供一些建議、傳遞一些訊息。我認為,這就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領域。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