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兩德快速統一的「全民公投」
2015年3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990年3月18日舉行的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史上首次自由選舉給當時組合成「聯盟90」的「革命之秋」的英雄們僅帶來2.9%的微弱得票率。大贏家則是基督教—保守主義聯合組織—「德國聯盟」,它的最重要力量是東德基督教民主聯盟。其實,該黨遲至1989年巨變之秋才宣佈不再跟從此前跟從了數十年的執政黨—社會主義統一黨。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官方首席競選人是洛塔‧德梅齊埃(Lothar de Maizière),東柏林的一名律師。不過,赫爾穆特‧柯爾卻是幕後勝者。
出乎預料
這位後來的「統一總理」和其他西德政界要人一樣,直接介入了東德的選戰,並許諾東部將迎來一片「繁榮景象」。柯爾先後6次造訪東德城市,受到揮舞著黑紅金三色旗的成千上萬人的歡呼。「德國聯盟」在選戰中一共散發了2000萬份傳單和500萬張報紙。
以快速統一和在東德引入西馬克為指向的堅定路線給基民盟這個前衛星黨及其盟友帶來了48%的得票率。多年後,在接受德國之聲的一次採訪中,德梅齊埃這位首席競選人回憶說,他在宣佈如此之高的得票數時不免「心驚」,畢竟,他的任務從此就將是,盡可能快地讓實行了40年社會主義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與聯邦共和國相統一,並留意,不讓東德人的利益受到忽視。對這個瘦小、羸弱的福音教徒來說,這可是一項艱巨的使命。在同那個身材魁偉的天主教徒柯爾共同出場的畫面上,德梅齊埃的身影便顯得更小了。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中,德梅齊埃指出,這次選舉是「有關德意志統一的全民公投」,「人們按此方向決定了選舉結果:哪一個政黨最堅決地作出過關於目標就是德國統一的表述」。
預測無用
1989年秋東德社民黨的共同組建人之一的西爾斯貝格(Stefan Hilsberg)在回憶時也有類似看法。他指出,1990年,東、西德的社民黨都呼籲走一條漸進實現德意志統一的道路,西德社民黨主席布蘭特在德勒斯登舉行的一次集會上宣佈,所追求的「不是加入,而是合並」。然而,東德民眾不願繼續等待,尤其是,他們所在的國家已經呈現瓦解跡象。在大街上,人們已不再呼喊「我們是人民」,而是「我們是一個民族」。社會主義統一黨的後繼者—民主社會主義黨籍的東德最後一任政府總理莫德羅(Hans Modrow)在1990年1月承認,「經濟局面令人憂慮」,法律秩序受到質疑,出境大潮持續高漲。當月,有5.5萬人離開東德。
在這些事件形成的壓力下,人民院選舉也提前一個半月舉行。東德社民黨人最終亦不得不同意。尤其是,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該黨甚至有望獲勝。然而,這一預測證明是錯誤的。東德的相關機構做的是電話調查,而當時,在東德普通民眾中,有電話的人只是極少數。
名副其實的議會
93%的選民投了票,第一次不是按照一張統一的候選人名單投票,而是在24個政黨或政治聯盟中作選擇,其中就有包括像「德國啤酒飲者聯盟」這樣的組織。不再有人要求公開折疊選票,以表明對民族陣線候選人的支持,而是每一個選民都可進入選舉隔間,確保秘密投票。當晚宣佈的官方計票結果與在各投票站計票結果的總和完全一致。
在1990年3月的那個星期天舉行的公民運動的選舉晚會上,人們的感受也具有雙重性。大家都知道,微弱的得票率不光同選戰中的財力和組織方面的不利情況有關。該運動所尊崇的目標—改革東德,逐步實現德國統一,在本國人民中也得不到多數支持。
東德的最好年頭
大獲全勝的德國聯盟只邀請社民黨人和自民黨人加入大聯合政府。為和平革命提供了推動力的公民運動的領袖人物被撇在了一邊,只能和社會主義統一黨的後繼者—民主社會主義黨的代表一樣,在議會反對派的位置上就座。當年公民運動的首席競選人賴希(Jens Reich)回憶說:這就是89年秋遽變的暫時結果,不免令人失望。同所在黨團中的大多數人一樣,他後來投票反對引入西馬克、反對匆忙達成的統一協定。他指出,公民運動所持的是務實態度,而非意識形態;公民運動所批評的是,就到底是否符合東德人當時的處境而言,一些根本的決定沒有經過足夠討論和評估。不過,這位現年75歲的細菌學退休教授表示,儘管如此,那幾個月的總結果是積極的:從1989年秋到1990年秋,東德經歷了其「最好的年份」。他補充說,當時,他們知道了,「我們為此深受其苦的延續了數十年的德國分裂要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