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山東重拾48小時核酸 中國錯失開放時機?

2022年12月13日

在中國各地紛紛放鬆新冠防疫管制,減少對民眾行動自由的限制之時,也有地方開始走「回頭路」引發爭議。此外有關放鬆防疫時間點選擇的討論也受到關注。

https://p.dw.com/p/4Ksan
核酸檢測可能還要伴隨中國民眾一段時間
核酸檢測可能還要伴隨中國民眾一段時間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山東省在12月10日下達緊急通知,宣佈所有密閉場所(網咖、酒吧、棋牌室、食堂餐飲等)進入須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新的「疫情防控改善」政策出台、各地以相當快的速度放開防疫限制後僅僅數日後,山東這個人口大省率先回歸核酸檢測,有人驚訝不解,有人支持點贊。反對的人認為這是「過時」、「無意義」的僵化措施。支持的人則指出,疫情在反復,防疫措施應該適應需要,旨在達到應有的效果。 

自媒體網易號 「正經說個事兒」認為,「疫情反反復復,形勢複雜多變,不同的地方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在國家的大政方針框架下,在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尋求最佳結合點。」 

知乎專欄的科技自媒體作者王新喜也寫道:「當民眾利益的天平,更傾向於動態清零的時候,適當走一下回頭路又有何妨?」 

作者引用業內人士話說,「本來國家出台20條是希望穩著放,過了這個冬天讓整個防疫和醫療系統,社會都有一個適應周期準備期。但在輿論的裹挾下,各城市放開步子太快。」因此走回頭路,其實也在於地方意識到了不同模式下的風險,進行的一種及時止損。 

上海老年人如何看待動態清零?

實際情況是,政策放開後,中國各地的社區感染症狀快速上升,一些大城市的醫療機構出現了負荷陡增,應接不暇的局面。不少討論者指出,鑑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礎,疫情對醫療機構的衝擊並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 

王新喜認為,核酸檢測「這種經過驗證過的清零模式讓人們可以更加安心的出入各種場所」,因而未嘗不可取。 

更好的開放時機?

中文網路上關於「什麼時候才是放開的合適時機」的討論,也在逐漸展開。微信公眾號「城市數據團」發文稱:「我們不僅現在就應該放開,而且本應該在一個更早的時間點放開。那個時間點,正是今年3月。」 

作者認為,今年3月時,中國的三針疫苗大規模接種剛剛結束不久,大部分人都正有著最佳的保護力。而現在許多人已經一年沒有補種,中和抗體滴度已大幅下降的。從醫療資源供需看,3月的時間點冬季結束逐漸轉暖,而非正要進入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冬天。在冬季應對群體感染,醫療資源比春季更緊張。  

因此,若是在今年3月時放開,進入群體感染,各種條件都要好於、至少不差於目前情況。疫情造成的第一次衝擊,也將比現在更平緩。 

微信公眾號「蕨經」則認為,中國在去年德爾塔變異株流行的時代,曾經有過最佳退出機會。作者設想假如中國能夠引進莫德納或者輝瑞這樣的mRNA疫苗,「以中國舉國體制的優勢」,輔以必要的激勵,可以實現在提高接種率後逐步開放,「無論理論上還是實際上都完全可行,而且成本遠比後來的Omicron時代低」。 

原因是德爾塔變異株病毒「用疫苗控制輕鬆得多、保護效果好得多、造成大規模失控感染的風險低得多、最終死亡的絕對人數則必然少得多」。 

那麼是否應該繼續等待一個更好的開放時機呢?「城市數據團」指出,在老年人接種率難以迅速提高,又沒有新冠特效藥的情況下,中國目前要想控制疫情,唯一的有效辦法是繼續封控。根據作者引用的數據分析,從今年的3月初到11月底的這段時間,中國共有10億人次曾經歷過封控,人們平均被封控了27天。因此繼續等待猶如 「一場豪賭」,賭注是「十億人的27天」。 

 

(綜合報導)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