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的酷暑中吸取教訓
2012年5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每當太陽從無雲的晴空直射而下,氣溫隨之升高,大多數人都為有好天氣而興高彩烈,享受著海邊沙灘上、露天咖啡館或者公園裡的美好時光。至於在這整日陽光燦爛的背後隱藏著氣候變化的預兆,他們寧可把它忘記得一干二淨。然而,如果夏日的高溫一再刷新記錄,那它意味的,首先便是氣候變化。從1893年開始記錄氣溫以來最熱的十個夏天中,就有七個發生在過去的十年裡。所以,正是有史以來難得的「好天氣」讓我們看到了下個世紀將面臨的問題。
好天氣將變成烈日炎炎的酷暑
我們來回顧一下2003年8月:在乾旱的春天過後,法國用水短缺,根據法國氣象局當時的報告,東部各省的降雨量低於正常降雨量的50%;奧地利和巴爾干半島的農民抱怨,收成由於乾旱遭受嚴重損失;整個歐洲的空氣令人窒息,幾乎沒有風可以讓不同層次的空氣對流;空氣中臭氧和氮氧化物含量上升。這場熱浪的罪魁禍首是經久不散的高壓「Michaela」。
氣候變化的先兆
氣候變化的跡象層出不窮。隨著氣溫上升,極端天氣現象也越來越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授權進行的一份調查表明,2004年和2005年,美國和亞洲出現的熱帶風暴之多前所未有。2003年歐洲的酷暑也可能會周期性復發。各種計算模擬結果吻合的情況越來越多,表明這些現象的頻繁出現並非偶然。德國波茨坦氣候研究所的物理學家斯緹凡•拉姆斯托夫(Stefan Rahmstorf)說:「在過去幾年裡,許多國家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極端天氣。就氣溫而言,我們發現氣候變化明顯導致更多的極端天氣。對人來說,這樣的天氣往往是有害的。」
熱浪也能奪走生命
據法國衞生部稱,僅在法國,2003年8月的熱浪導致近15000人喪生。在35攝氏度以上的持續高溫下,僅靠出汗不足以為身體降溫。位於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出警告,一旦體溫急劇上升,人腦和其它的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可能會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是老人、病人和肥胖症患者。當時,許多人因脫水獨自死於家中。就是養老院和醫院的工作人員也並不知道尤其要保護需要護理的人免受熱浪危害。因為,許多死亡案例是可以通過減少陽光進入房間、製冷和增加飲水避免的。
對氣候變化袖手旁觀的時代過去了
德國弗萊堡的氣象醫學家克里斯蒂娜•科佩-沙勒爾(Christina Koppe-Schaller)認為,生活在迄今氣候溫和國家的居民必須對日常生活進行調整。生活在地中海國家的居民遇到高溫日子,中午都要休息,這樣做不無道理。這樣的午休,其他國家也應該倣傚,因為人在極端的天氣情況下的工作效率較低。
科佩-沙勒爾指出,人們在經歷了2003年百年不遇的酷暑後,才開始改變思維。在這之前,幾乎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認真考慮過氣候變化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後果。
「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Inserm)2008年提交的一份調查表明,2003年百年不遇的酷暑導致總共七萬歐洲人喪生。從此以後,歐洲發生了許多變化。歐洲各氣象局不拘條文,自行建立溝通網路,以便盡早對熱浪出現發布警告。
譬如在德國,德國氣象局發出的熱浪警告通過有關部門傳送給電台和電視台。同時,也為家屬和護理人員提供培訓,使他們提高對極度氣溫的認識,瞭解酷暑到來時最重要的行為規則。現在,在建造養老院時,已經考慮到如何適應今後的氣溫變化。科佩-沙勒爾說:「像我們在2003年所經歷的溫度提高4.2度的現象,估計要到本世紀末才會成為普遍現象。但是有許多適應措施,我們現在就必須開始著手實行。」
如果氣候研究者的預測應驗,從長遠看,所有的人都必須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而在全歐洲推廣「午休」,恐怕是其中最容易的事了。
作者:Wiebke Feuerseng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