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產縮水 貧富差距拉大
2008年3月5日德國經濟研究所(DIW)專門從事社會階層分佈狀況研究的專家馬爾庫斯•格拉布卡(Markus Grabka)和約阿希姆•弗裡克(Joachim Frick)的研究結果顯示,德國社會的重心正在逐漸偏離中產階層。這兩位專業人士完全是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定義"中產階層"這一概念的,即收入在整個社會平均收入70%到150%這個範圍內的這個群體,也就是說,這一定義只將社會成員的收入狀況考慮其中,而其他一些方面,例如受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和出身狀況,則不在考慮的範圍內。
中間縮小 兩頭增大
根據DIW公佈的調查結果,在德國社會中等收入群體大縮水的同時,高收入和低收入群體卻在不斷增大,其中,低收入群體的增勢尤為明顯。2006年,低收入者,即收入低於社會人均收入70%的這部分人群,已佔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就表示,德國社會低收入人群的比例自2000年以來上漲了近7個百分點。
對此,該項調查報告給出的解釋是,主要是因為從2000年到2006年失業人數和社會救濟金領取這人數的大幅度增加。
當然,在"縮水的中產"這部分人群中,也不乏"往高處走"之人,從2000年到2006年,高收入者在社會總人口的比例也呈小幅上揚趨勢,即從18.8%上漲到20.5%。儘管如此,"往低處走"者還是佔了多數,例如,有14%的02年的中產階層到06年就下滑到了低收入者這一社會群體,這一切,僅僅過了四年。而更要命的還在於,一旦滑下去,就很難再有"出頭之日"。
與"經濟的小陽春"擦肩而過
根據德國市場經濟研究機構IMF的調查結果,與1998至2001的經濟繁榮期相比,從過去三年(2005-2007)的"經濟小陽春"中獲益的德國人少了很多。能從中撈到油水的,僅僅是那些企業主,自主經營者,股票持有者和其他一些資產所有者。但這部分人在社會中僅佔少數:三分之二的德國成年公民沒有或只有少量財產,而最富有的那10%的人口則擁有整個社會近60%的財富。
該機構的研究者還指出,一方面,在經濟繁榮期,公司的盈利幾乎是呈直線上升趨勢;但另一方面,那些員工的實際淨收入卻還下降了3.5個百分點。
因而不難看出,經濟的景氣並非對所有德國人來說都是福音。只有那些本身就佔有財富者,才有將雪球越滾越大的能力和可能性;而那些普通大眾,特別是低收入者人群只能望"春"興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