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企業有望向中國出售煤炭氣化技術

2005年11月4日

北威州經濟部長克里斯塔.托本(Thoben)女士上周剛結束北京之行。經州政府牽線,屬於蒂森克魯伯集團的烏德股份有限公司(Uhde GmbH)與北威州友好省份山西的魯安煤礦集團公司之間有望締結一項總額可達13億歐元的經濟合同。

https://p.dw.com/p/7PH0
沒有技術轉讓做不成生意圖片來源: AP

金額逾10億

該合同涉及德國的一項氣化煤專利技術。通過氣化,可從煤原料中直接獲得動力燃料。中國方面對相關技術和工藝深感興趣。上周五(10月29日),烏德公司技術部門負責人拉德克將總額為13億3000萬歐元的一份合同建議呈交給了魯安公司。此一項目此前已由托本部長在上周與魯安公司負責人洽談。

北威州經濟部能源事務部門負責人鮑斯稱,德中雙方顯然都希望盡快締結合同。為此,11月2日,德國方面已將一份意向書草案發往中國,以便在中國主席胡錦濤11月10日 至13日訪德期間簽署。詳細的合同內容在半年內提交。該項目的完成預期將需32個月。拉德克稱,13億3000萬歐元項目中有5000萬歐元部分將使北威州的1400個工作崗位直接受益。

中方將獲成熟技術

從煤炭中直接獲得動力燃料的工藝及專利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就已出現。25年前,全球能源危機期間,北威州維塞林一家能源公司曾成功使用該技術從煤炭中直接獲得動力燃料。當時曾預計,從中期看,每年將需要1200萬噸石煤和1000萬噸褐煤用於氣化。不料,8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狂瀉,致使這一項目中斷。

中國計劃獲得日產11000桶動力燃料的能力。魯安煤礦集團公司每年生產5500萬噸石煤,雇員42000人。中國全國的煤產量是每年20億噸,可滿足該國能源需求的75%。

德方別無選擇

對相關生意,德方並無幻想。拉德克承認,這樣的設備一般只有一次賣出機會。經驗告訴他,此後的20套設備,中國人未來將自行製造。亞洲夥伴首先對轉讓技術感興趣。在有關合同完成後如何處理專利的問題上,歐洲企業常感頭疼。

但是,拉德克認為,面對誘人的市場,德國人別無良方。烏德公司的口號是:寧願做成一樁引起爭議的短期生意,而不能從一開始就放棄,把生意讓給競爭對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