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加強對中國的環保援助
2006年2月14日廣告
「部長說,『無論考慮到諸如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技術等領域在德國的就業崗位,還是考慮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與中國合作都符合我們自己的利益』。她認為,這樣做為德國企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德國在中國執行的不是傳統的發展援助政策,今後不會再批准單方投資的項目。
德國在三大領域與中國合作:環保、政治咨詢和扶貧。最重要的合作領域之一是與中國進行的法制國家對話,但其費用低廉。昂貴的項目是三個老式燃煤電廠的現代化改造,這些電廠的排放物能一直飄揚到北美。現在要裝上煙塵去硫設備,把造成森林死亡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95%。花費更大的是一月份中德為擴大環保合作而達成的青島倡議書。按照協議,將在青島建造一個能把三萬頭豬的糞便轉變為熱力、電力和有機肥的工業沼氣設備。2008年之前,德國的再生電力公司將與中國合作夥伴在同一地區的海上建成一個海上風力發電園,投資金額為五千萬歐元。
部長豪不懷疑這一政策的意義。她說:『中國願意用任何技術來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我們的目的在於,不要造成大氣污染使人呼吸困難的局面。消除污染給氣候造成的危害比防止污染產生要昂貴多了。」
中國的環境污染已引起中國體制內有識之士的重視。消失一段時間後再度露面的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潘岳宣佈將對127家化工企業進行環保檢查。新德意志報對潘岳的新攻勢的效果提出了疑問:
「國家環保局能否獲得成功,還要等著瞧。去年剎車的三十個項目中,大多數早已恢復建設。北京的國家環保局對隸屬於省或縣的地方環保部門不能施加影響。省裡的諸侯幾乎沒有任何環保意識,他們只對就業崗位感興趣。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公眾強烈要求遵守環保規定,製造污染最嚴重的企業乾脆遷往周邊地區或邊遠地區。調查報告表明,西部腹地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越來越大。中西部九省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已佔當地國內生產總額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