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外來移民更重視家庭

2002年11月10日

德國人打招呼時,總是問:「你好嗎?」。回答問候時則說:「我很好,你也好嗎?」而中東和地中海的移民除了問候對方個人外,還要問對方「家裡好嗎?」,「你父母好嗎?」。

https://p.dw.com/p/2p5c
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家庭對很多移民來說是最安全的一方天地圖片來源: AP

德國的外國移民中,有五百萬人來自中東和地中海地區。其中一些人已是第三代移民,但是他們堅持象故國居民或老一代移民那樣生活,好像仍然生活在大家庭之中。與德國社會相比,在中東和地中海地區移民的心中,家庭佔有完全不同的位置。

在這些移民的生活中,家庭是維系各家庭成員的傳統紐帶,它給人以堅強有力的感覺。生活在德國的這些移民小青年,把家庭看作是自己身份和自我價值的組成成份。無論男孩或女孩,在結婚之前都住在家裡,甚至能住到將近三十歲。而在德國的文化氛圍中,「我」是個人身份的出發點,依賴家庭被看作是一種負擔。大多數小青年都渴望搬出家庭,去開創自己的獨立生活。

土耳其家庭問題專家阿克均女士指出,在中東文化中,家庭的網路組織十分精細,也就是說,每個家庭成員都緊密地編入了這個集體體系。他們較少面向自我,更多的是在家庭集體中享受權利、履行義務。22歲的易卜拉辛是在德國長大的第二代土耳其人,他說,在家庭範圍內,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其它家庭成員的幫助和支持,這就使人感到家庭的親和力。家庭不只是一個詞,而是一種黏合劑。這種親切的感覺也許是從母乳中繼承而來的。

小至對外糾紛,大到經營企業,共同行動是中東和地中海地區移民家庭的典型特點。一個土耳其男孩在打架時吃了虧,哥哥就會前來「拔刀相助」,有時甚至全家出動,聲討對方。在經濟生活中更是這樣,家庭的一個成員採取某一舉動,往往是為了全家的利益,這時,個人的需求退至次要地位,這樣就進一步加強了家庭的紐帶作用。大多數希臘人、土耳其人、摩洛哥人和義大利人在德國經營的企業,尤其餐飲業和食品業之所以很有成效,正因為這些企業都是家庭企業的緣故。

即使在遠離故國的異鄉,移民們也緊密維系著親戚關係。許多新移民一到德國,就在家庭其他成員或親戚居住地附近尋找住房。往往有這樣的情況:過去在家鄉時住在一個村的人們,移民後又住在一條街上。這種依親傍故集體生活的方式體現了東方的價值觀,這就是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團結互助,個人服從集體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