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將逐年提高對外發展援助
2005年1月27日在2000年9月聯合國的千禧年峰會上,各國政府首腦就世界發展援助定下目標,希望到2015年時將飢餓和貧困人口減少一半,讓世界上更多的人都能使用上清潔飲用水,讓所有的兒童都有學上,減少嬰幼兒死亡率。但是,當時就有人懷疑這一目標太好高騖遠。東南亞海嘯災難發生後,這一目標更顯得遙不可及。因為海嘯災區需要大量的援助資金,其它地方就缺少了資金來源。對自然災害的救援一定要以忽視戰勝貧困的鬥爭為代價嗎?
東南亞海嘯災難的一幅幅悲慘畫面讓世界感到震驚,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紛紛為災區捐款,政府和民間組織紛紛提供援助,許諾提供捐助資金,捐款很快就達到數十億的規模。但是,隨著捐款數量的劇增,人們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疑問。很多專家擔心,全世界都將目光集中到海嘯地區,而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則被遺忘了。
德國發展援助部部長維喬雷克-措伊爾女士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她說:「我們答應為海嘯災區提供5億歐元的援助,將在三到五年內支付。我們也明確地指出,我們不會讓其它地區,特別是非洲,被忽略。」
雖然人們都說,災難救援不應該讓日常中的苦難被人遺忘,但是事實是,過去幾年裡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對抗災救援的資金需求也大幅度上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展援助委員會主席理查德.曼寧認為,抗災救援確實對發展援助的財政預算發生了影響。他說:「在2002和2003年,在經過長期的停滯後,各國支付的發展援助資金有了顯著的增長。但是,如果仔細計算和看看這些援助資金的組成,就會發現在抗災救援上資金增長得更多,這一趨勢在東南亞海嘯之前就初露端倪。另外你會發現,很多錢都流向了阿富汗和伊拉克,這些國家以前並不是主要的發展援助對象。同時,你也會注意到,減免債務的數額也大幅度提高了。」
很多國家反正也償還不起被減免的債務,因此實際上發展中國家在過去的幾年裡得到的援助只有很少的增長。另外,大部分自然災害都是發生在亞洲,但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卻是在非洲。維喬雷克-措伊爾女士認為,這兩個問題必須分開並同時得到解決。她說:「可以看到,過去幾年裡對付自然災害的開支一直在增長,當然這也是十分必要的。我還記得,在所謂的墨西哥蒙特雷發展籌資問題國際會議的澤蒂洛籌備報告中,說在發展援助之外還要保障抗災救援的資金增長的需要,以使得抗災救災和災難預防不至於佔用發展援助資金。」
維喬雷克-措伊爾女士確認,德國要在2006年將發展援助佔社會總產值的比例提高到0.33%,並且逐年提高,到2010年時達到0.5%,到2015年時提高到0.7%。這也是2002年蒙特雷會議定下的指標。
抗災救援和發展援助不應該互相衝突,因為這兩者之間有共同之處。只有保證自然災害不至於毀掉人們的生存基礎,才能談進一步發展。本著這一認識,聯合國努力在這兩者之間做出協調。無論是龍捲風、地震還是洪水,首當其沖的總歸是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