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撰文 呼籲勿孤立中國
2022年12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肖爾茨的這篇長篇評論,前半部分都在闡述俄烏戰爭造成的國際政治劇變。他認為,過去30年間,全球各國在一個相對和平、繁榮的環境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而德國的很多決策也是基於國際形勢會繼續和平穩定的前提而做出的;既然國際形勢發生了劇變,德國的外交政策也不得不改變。
德國總理指出,其實俄烏戰爭只是導火索,導致國際環境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還是全球勢力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肖爾茨注意到,許多人都擔心全球進入了又一輪兩極對抗的時代,主角則是美國和中國,他們看到新一場冷戰"但是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而是認為這意味著全球化過程中一個異常時期宣告終結。"
肖爾茨分析指出,在過去30年間,歐美國家享有穩定的經濟增長、較高就業率、較低通貨膨脹率,美國則成為了主導全球的超級大國。"在21世紀,美國依然將保持這一地位。但是在同一時期,中國也成為了全球玩家。其實在歷史上,中國很長時間都有著這樣的地位。中國的崛起,既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但是,中國國力上升,同樣也不可以是在亞洲等地提出霸權訴求的理由。"
這篇刊登在美國雙月刊《外交事務》的客席評論進一步指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應該被當作是某個大國的後院,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必須得到遵守。
德國總理在文章中還提到,德國以及歐盟將繼續向北京方面要求為歐中雙方企業設立對等的競爭條件,"中方在這方面的努力太少,而且正在明顯走向孤立、告別開放。"
肖爾茨表示,他不久前訪問中國時曾經向北京領導層表達了對南海、台海局勢的擔心,還談及了中國的人權問題。"尊重基本權力、尊重基本自由,這絕不可以被當作一國內政,因為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都同意要捍衛人權和自由。"
這篇評論還提到了民主體制比專制政體更為優越。肖爾茨以新冠疫情為例指出,疫情之初,許多人都認為威權國家能夠做出更為高效的危機應對措施、能夠做出更為長久的計劃、能夠更快速地做出艱難決定。"但是專制國家如今的防疫成果並不能證實這樣的說法。最有效的疫苗和藥物都是由自由民主國家研發出來的,而且民主國家還有自我糾錯能力,因為民眾能夠自由表達、自由選舉,這是專制國家不具備的優勢。持續的辯論也許時常令人疲倦,但是這正是讓我們的體制具有長期韌性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全文花了很大篇幅提及歐洲努力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性,卻沒有明確提到歐洲應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而只是很籠統地指出"歐洲正在致力於與亞洲、非洲、拉美國家打造新的夥伴關係"。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