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瑞媒體談中國通膨和過熱處理前景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16日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字,7月份,中國國內通貨膨脹指數為5.3%,從而創下1997年2月以來的新高。新蘇黎世報報導了此事。德國商報就中國針對經濟過熱採取的信貸緊縮政策發表了看法。

https://p.dw.com/p/5Rx1
東西變貴了圖片來源: Bilderbox

瑞士出版的「新蘇黎世報」指出:「今年6月,中國通漲指數是5%,當時,觀察家就認為,這將增加央行提高基本利率的壓力。通漲加速起始於2003年秋季,其主要原因是一度失控的食品價格。與2002年同期相比,食品價格上漲了15%,其中糧食和肉類更分別上漲32%和23%,過去5年裡,中國的糧食產量持續下降,與此同時,對肉類和飼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央行是否應當提高基本利率,這一問題取決於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物價上漲的持續性。

「許多經濟學家注意到,從去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正如中央政府所追求的那樣,明顯放慢。數天前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工業發展已連續5個月降速。它部分地是實施嚴格信貸緊縮政策的結果。在這一情況下,本無提高利率的壓力。至於通貨膨脹加速是否只是暫時現象,未來一段時間將顯示出來。但有一點已基本可以肯定,那就是,能源領域裡,未來數月,價格上漲問題將日益突出。」

德國出版的「商報」也談到,北京為解決經濟發展過熱問題,採取信貸緊縮政策。中國金融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最晚至2007年向國際競爭完全開放。

「商報」寫道:「中國加快了金融改革的步伐。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遇到的絆腳石也越來越大。因為,為解決經濟發展過熱問題,北京中央政府收縮信貸量,而這同時又會使呆帳增加。」

「商報」指出:「儘管一個時期以來,出現不少關於金融改革取得進展的報導,但中國銀行業是否能在數年內擺脫受控於政府的傳統,轉而實施市場原則,對此,許多分析家仍有相當疑慮。僅僅是人事安排,中國的銀行就難以自由行動。比如,中國交通銀行行長的新人選就是現任湖北省的一名副省長。這明顯的是一項政治安排。它表明,中國共產黨未來也不會放棄對國有金融機構的控制權。4家最大的國有銀行掌握了中國金融市場的80%。」

「商報」指出,中國近期以來在金融領域改革取得小幅進展之後可能出現某種後退。因為,中國政府經濟降溫的最有力武器是在提供貸款方面緊急剎車,對許多企業、尤其是對私營中小企業來說,它並非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