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在G20中的地位與責任

文山(摘編)2016年9月2日

周五的德語報刊普遍關注了即將在杭州開始的G20峰會,對中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紛紛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https://p.dw.com/p/1JuzL
Hangzhou G20 China Bus Vorbereitung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

(德國之聲中文網) 《法蘭克福匯報》駐華記者認為,中國政府想要促進創新,就必須要大力扶持私營經濟,但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文章以"中國是加害者"為題指出:

"東道主中國在迎接與會的其他各國領導人時,經常會提到創新。中國希望能夠通過自主研發的科技為當前疲軟的經濟注入活力,同時也提振依賴中國的全球經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政府必須要扶持私營經濟,並消減官僚作風。"

"恰恰相反,中共當局害怕失去對局勢的掌控,因此選擇了一條自以為更輕鬆的路。政府給國有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國有經濟對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而非減小。習近平已經表明,相比經濟現代化,執政權力的穩固更為重要。因此,中國市場的眾多領域依然不會對歐洲企業開放。而另一方面,中國投資也會在西方市場遭到更多的阻力。在G20峰會上,中國想把自己打造成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浪潮的受害者形象。但是,中國其實屬於加害者行列。"

China AIIB Entwicklungsbank Eröffnung
通過亞投行等新設立的機構,中國正想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老牌機構的壟斷地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hinafotopress

《新德國報》以"21世紀的絲綢之路"為題,指出G20峰會的一大意義在於擺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的壟斷局面。作者認為,與會者正致力於建立國際金融與經濟的新秩序。

"按照東道主的願望,本屆峰會將'歷史性地'開闢新道路,建立國際金融與經濟的新秩序,並且讓國際政治力量格局向著有利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方向轉變。這一願景的核心就是大幅度限制現有的全球經濟調控機構,其中包括戰後由美國主導設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等。"

作者認為,如今,G7集團越發失去了對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今後的主角將是G20集團,中國作為重要成員,在本次峰會上也提出了兩個新的議題:為欠發達國家的可持續扶貧措施提供支持,以及同貿易保護主義作鬥爭。文章指出,相比兩年前的APEC峰會,如今的中國有了切實推進的"一帶一路"項目,因此在提及這兩個議題時更有底氣。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歐洲打交道時,中國的政治戰略夥伴依然主要是歐盟。不過,出於利益的考量,中國會把歐盟以及非歐盟的歐洲國家都納入到'新絲綢之路'的規劃中來,打造長期的合作關係。2015年6月成立的亞投行是為此打造的由中國主導的金融機構。起初,美國對亞投行持反對態度,但現在也予以接受。"

"對於北京而言,G20峰會後的長期任務將是平衡好下列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全球化進程中日益增長的中國國際責任,以及讓各自利益不盡相同的G20成員國和睦共處。"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