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北京會大規模刺激經濟嗎?

2024年11月5日

川普如果再次當選總統,北京會出台更大規模的經濟救助措施嗎?德國《商報》認為不會。瑞士《新蘇黎世報》則分析了夾在中美貿易戰中間的歐洲人究竟應採取怎樣的經濟戰略。

https://p.dw.com/p/4meWw
圖為恆大位於南京的一處樓盤
中國經濟疲軟不僅僅是因為房地產危機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讓市場失望」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北京當前實施的提振經濟措施並不會像外界所期待的那樣由政府注入大量資金。

「任何期待2008年那般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人都會失望,因為執政的中共已經從當年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當時,中國的出口貿易因全球金融危機瀕於崩潰,北京則採取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政府刺激措施,金額達到5870億美元(四兆人民幣)。這固然有助於緩解危機,但資金主要流向了基建以及房地產領域,為現在的房地產危機埋下了伏筆。」

作者注意到,北京迄今為止沒能有效抑制住房地產危機。「有些人認為,如果川普當选美国總統,北京會出台更大規模救市計劃。這些人其實不瞭解中國政治的運作方式。中共領導人其實早就在本周的全國人大會議前敲定了一切細節。」

「北京將會繼續小步前進的政策。習近平上周五發表的講話也表明了這一點,他強調必須要摸著石頭過河。鄧小平當年就是用這句話來描述改革開放政策。」

「但不管經濟救助計劃多麼廣泛、多麼成功,有一個問題依然沒有解決:不斷增長的政府影響力以及習近平對國家安全的關注正尤其讓私營經濟部門感到不安。這個問題毫無改善的跡象。」

煙台港等待裝船出口的比亞迪電動汽車
煙台港等待裝船出口的比亞迪電動汽車圖片來源: TANG KE/Avalon/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中國和美國用一切手段保護本國經濟,我們歐洲人應該有所行動,採取恰恰相反的措施」為題,刊發評論指出,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才是確保長期繁榮的手段,而非關稅和補貼。

「面對圍繞依賴性的擔憂,市場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畢竟,產業鏈並非天生就集中在中國:在工業界,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選擇本地供應商。安全其實也是一種商品,只要有足夠的需求,就會有更多的供給。」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如今在許多領域的主導地位也是國家計劃欠缺靈活性的結果。誠然,北京正確地認識到基於面向未來之綠色科技鞏固其工業大國地位的必要性。巨大的生產規模形成了規模效應優勢,使得中國的電動汽車等產品變得便宜,實際上,中國正在補貼歐洲的能源轉型。」

「但是與此同時,中國的政府補貼規模太大,以至於在當前經濟疲軟時期形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這些產能正在湧向全球市場。鑑於美國正在保護本國產業,所以這股洪流被導向了歐洲、導向了新興市場。」

作者接著指出,在這樣的形勢下,歐洲人如果把自己武裝成夾在中美之間的堡壘,必然會無濟於事。「恰恰相反,歐洲應該增加敏捷性,從而避開壓力。其實歐洲還是可以學習美國的,但學習的應該是川普、拜登的貿易保護主義之前的時代,學習那些曾經讓美國偉大的東西。這其中包括給予企業自由度、但不至於走向官僚主義濫觴的較低限度但必要之監管。同樣重要的還有大舉投資研發,其中也包括來自政府的投資。國家財政補貼資金應該流向中小學、高校以及不限定成果的創新扶持項目。」

「令人沮喪的是,這些措施的實施難度要高於對戰略行業引入保護關稅或者補貼,而且這些措施也與當今的時代精神相悖。它們不會立即減小,但是卻是持久的。這會是市場經濟和開放的巨大機遇,只不過我們必須要利用好這些機遇。」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